稅收法定,在今年兩會上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成為一個“熱詞”。而隨著《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出臺,可以預料這一熱詞仍將會繼續(xù)升溫。 簡單地說,稅收法定就是政府收什么稅,向誰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過人大來立法決定。因為,稅收一頭連著國家,一頭連著百姓,既關系到納稅人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人民群眾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來,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對稅收法定原則進行了明確和細化,規(guī)定“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guī)定。這意味著,我國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走出了關鍵性一步。 目前,我國現行的18個稅種中,有3個是由全國人大立法來實施的,其他是根據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務院的授權,由國務院通過制定稅收暫行條例來制定的。這樣的制度安排,是出于當時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這些年確實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F在,我們國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稅收法定的條件已經成熟。 接下來,就要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快稅收法定原則落實的步伐:以后凡是開征新稅的,要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稅收法律;現行的稅收條例要區(qū)別輕重緩急,逐步地上升為法律;并力爭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特別需要向公眾說明的是,在此期間,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仍然有效;國務院可以根據客觀情況變化和稅制改革需要,依據授權決定和相關稅收條例的規(guī)定,對相關稅收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 稅收法定原則的確立,對我國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稅收法治的影響長遠,意義重大。將實施意見落實好,有利于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行為、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使稅收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作用。(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