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許雪毅、令偉家)沉睡千年的海底寶藏正在遭受不法分子的洗劫,全國人大代表高翔對此表示憂慮,建議盡快立法保護水下文物。
我國海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從古至今是海上商賈交往的重要通道,水下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以福建為例,2005年福建省平潭縣“碗礁一號”古沉船遺址被發(fā)現(xiàn)后,福建連江、福清和莆田湄洲灣、南日島等海域接連發(fā)現(xiàn)古沉船遺址。
“隨著文物熱的升溫,盜撈水下文物現(xiàn)象愈演愈烈。”高翔說,在暴利驅使下,當?shù)叵破稹昂5妆I寶熱”。部分漁民非法打撈水下文物,甚至出現(xiàn)組織化、公司化趨勢,盜撈者用資金入股,潛水員用潛水技術和設備入股,按股分紅。以前盜撈者駕乘的只是木質小漁船,潛水設備也極其簡陋,現(xiàn)在很多木質小漁船變成了大馬力機船或高速摩托艇,潛水設備也換成了進口潛海設備。加上國際上活躍著一大批水下文物“海盜”,大批珍貴文物受損、流失。
對此嚴峻形勢,高翔建議盡快制定水下文物保護法,讓公安部門破獲案件后有量刑依據(jù)。同時,她建議政府協(xié)調文物局、公安、邊防、海警聯(lián)合成立類似于“打擊非法盜撈水下文物活動領導小組”的組織,專門協(xié)調水下沉船保護和考古工作的開展等相關事宜。不但在源頭上堵截,也在流通上嚴查把關,規(guī)范文物市場,加大對水下文物的排查、巡查力度,進一步打擊盜撈、販賣文物等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