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3日電(記者韓振)首批兩艘三峽庫區(qū)最長的貨運船舶日前下水試航,并通過船檢機構檢驗。這種被稱為“三峽船型”的貨運船將顯著提高三峽大壩過閘能力。
據(jù)介紹,該船舶設計總長度為130米,寬16.2米,長寬比超過8:1,由重慶市港航管理局會同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長江船舶設計院聯(lián)合研發(fā),是根據(jù)三峽庫區(qū)船舶運輸市場及通航環(huán)境而設計的一種大長寬比新型船舶。 得益于三峽成庫以后對上游航道條件的改善效應,設計通過能力為1億噸/年的三峽船閘在2011年提前19年達到設計能力,預計2017年前后三峽過閘貨運量將達1.6億噸左右。 為破解三峽過閘制約,多方根據(jù)三峽船閘閘室情況,設計出“三峽船型”:理論上4艘同型船舶同時過閘,閘室充滿率接近90%,一次過閘船舶噸位可達到2.6萬噸。與原有19.2米寬的5000噸級船舶和1500噸級船舶組合過閘情況相比,閘室充滿率提高30%以上,一次過閘船舶噸位提高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