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變“水瓶頸”為“水支撐”—缺水山西求治本之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12年02月21日 11時30分   來源:新華社

    變“水瓶頸”為“水支撐”
——缺水山西持之以恒謀求水問題治本之策

    新華社太原2月21日電(記者 晏國政)一年之計在于春,工程建設正當時。新春伊始,山西省水利廳新成立的大水網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就開始加班加點,研究山西大水網建設的各項工作,新一輪水利建設大會戰(zhàn)已經在三晉大地拉開序幕。

    山西之長在于煤,之短在于水。為解決水資源短缺這一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瓶頸,該省在“十一五”期間實施“興水戰(zhàn)略”,使全省水形勢實現(xiàn)了“短板制約型”向“基本保障型”的跨越式轉變?!笆濉遍_局之年,山西省又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大水網構想,力爭實現(xiàn)供水向“安全保證型”的又一歷史性跨越。

    建設山西大水網,奮力實現(xiàn)水利跨越式發(fā)展,既是飽受“水”困的3500萬山西人民多年來的夢想,更是該省在加快轉型跨越發(fā)展中變“水瓶頸”為“水支撐”的努力實踐。

    35項應急水源工程讓“短板”變“保障”

    煤長水短,是對山西自然資源稟賦特征的典型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該省累計生產原煤120多億噸,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加之采煤對水資源的嚴重破壞,山西長期以來飽受缺水之痛。

    數(shù)據(jù)表明,山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5.8毫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381立方米,為同期全國人均值的17%,屬于全國水資源短缺程度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干旱是山西最主要的自然災害,在山西歷史上發(fā)生的多次毀滅性災害和社會動蕩都因旱災所致。中國近代史上的十大災荒中,就有4次發(fā)生在山西及周邊省份。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西全省性的干旱發(fā)生頻率越來越高,近10年中就有7年出現(xiàn)大旱和局部大旱。歷史證明,山西一旦發(fā)生全省范圍的特大干旱,出現(xiàn)嚴重的水危機,將會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由于山西是全國的能源基地,輸出電力占北京市用電量的四分之一,出省煤炭占全國省際調運量的70%,26個省市的火電廠依靠山西的動力煤。因此,興水治旱,確保水安全不僅事關山西轉型跨越發(fā)展,也事關國家能源安全。

    針對上述狀況,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針對主要水問題,于2007年初作出了加強水利建設實施興水戰(zhàn)略的重大決策。力求通過建設一批應急水源工程,在豐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有效涵養(yǎng)地下水,使地下水儲量逐步得以恢復;在特殊干旱年份,如果地表水供給不足,由地下水予以補充。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目前35項應急水源工程已全部完工,興水戰(zhàn)略取得決定性勝利。去年年末,全省水庫蓄水量達到20億立方米,是“十五”期間年均蓄水量的3倍。這部分水源工程全部下閘蓄水之后,加上已除險加固的百座病險水庫,全省境內水庫地表水供水總量將達到37億立方米,地表水供需可達到宏觀平衡。

    受益于“興水戰(zhàn)略”,山西省已實現(xiàn)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一些多年旱地變水田,經濟發(fā)展特別是農業(yè)發(fā)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說,全省已初步形成覆蓋城鄉(xiāng)的供水體系,可基本滿足正常年份和一般干旱年份的供水要求,水源工程實現(xiàn)了從“短板制約型”向“基本保障型”的跨越式轉變。

    密織大水網力推供水向“安全保證型”跨越

    去年4月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針對新形勢需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啟動了大水網建設。水利部已將山西列為大水網建設試點,并組織專家對《山西大水網規(guī)劃》進行了專項審查,為山西大水網建設把脈會診。

    潘軍峰說,興水戰(zhàn)略取得決定性勝利后,山西省面臨的主要水問題也由“十一五”時期的攔蓄不足轉為水資源配置能力問題。通俗地講,就是如何把費很大勁蓄起來、攔起來、提上來的地表水和黃河水送到最缺水、最需要水的地方。

    山西80%以上的國土面積是山區(qū)和丘陵,而總面積20%的平川區(qū)集中了83%的GDP和72%的人口。由于蓄水工程多位居山區(qū),用水戶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資源分布與工農業(yè)生產、城市發(fā)展布局不相匹配的問題十分嚴重。此外,根據(jù)“十二五”時期山西主要經濟指標翻番的要求,即使采取嚴厲的節(jié)水措施,全省總需水量仍將達到85億立方米,需要新增25億立方米左右的供水能力。在此背景下,實施新一輪的大規(guī)模水利建設迫在眉睫。

    基于對水問題的深刻認識,山西省委、省政府決定啟動實施山西大水網建設。其總體框架是:以縱貫山西南北的黃河北干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兩縱),以十大骨干供水體系(十橫)為骨架,通過河庫連通工程建設,將黃河、汾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供應,豐枯調劑、結構合理,穩(wěn)定可靠、配置高效”的供水網絡,實現(xiàn)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的轉變。

    山西大水網供水區(qū)總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74%,覆蓋全省六大盆地、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qū))中的91個縣(市、區(qū)),受益人口2848萬,占全省總人口的83%,區(qū)域GDP占全省的91%。到2015年大水網骨干工程基本建成后,全省年總供水量可達到91億立方米,以有效解決全省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地區(qū)用水差異較大的問題,在空間和時間上滿足各地區(qū)轉型跨越發(fā)展的用水需求。

    潘軍峰說,山西大水網建設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將蓄起來的水和黃河干流的水配置到需要水的區(qū)域;二是河庫連接后,提高各區(qū)域特別是城市和經濟中心區(qū)用水的保證率,尤其是能夠保障特大干旱年的穩(wěn)定供水,實現(xiàn)從“基本保障型”向“安全保證型”的又一次歷史跨越。

    不懈追求讓“水瓶頸”變“水支撐”

    從嚴重缺水到“基本保障型”供水,再到預期實現(xiàn)的“安全保證型”供水,既是山西持之以恒謀求水問題治本之策的過程,也是該省歷屆省委、省政府立足實際、勤奮求實、科學治水的艱難探索。

    “十一五”初期,山西省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扎實調研,并提出實施以35項應急水源工程為核心的“興水戰(zhàn)略”,將水利發(fā)展提升到全省工作的重要日程?!笆晃濉蹦┢?,該省再次開展大范圍的長期調研,總結經驗,掌握新時期新要求,進一步提出在“十二五”時期建設大水網的規(guī)劃。

    扎實調研使山西省委、省政府更加準確地把握了全省水問題的真實情況,解決“攔蓄不足”和水資源配置不均的政策主攻方向也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山西省水利系統(tǒng)萬余名干部職工在兩輪工程實施過程中,拼嚴寒、戰(zhàn)酷暑,不斷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完工。

    有關方面預計,通過幾年努力,大水網建成后,山西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地下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

 
 
 相關鏈接
· 圖表:我國開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 胡四一:正在建立全國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預計三年建成
· 周學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會影響香港的供水
· 胡四一:水資源管理的責任和考核考慮到了區(qū)域的差異性
· 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 陳明忠
· 胡四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嚴”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