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次交會對接看以人為本
——推動中國航天事業(yè)跨越發(fā)展的精神力量述評之四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趙薇)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統(tǒng)中,航天員系統(tǒng)是第一系統(tǒng)。
“載人航天,當然要以人為本。”飛船系統(tǒng)總設計師張柏楠說,正因如此,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貫穿飛船、火箭等航天產(chǎn)品的設計、研制、生產(chǎn)全過程。
一切設計、一切改進,都是為了讓航天員飛行更安全、乘坐更舒適、操作更便捷。
從前只能進行天地對話的天地通信系統(tǒng),如今不僅可以讓航天員身處太空享受高保真音樂,還能實現(xiàn)與地面的視頻交流。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天地通信系統(tǒng)負責人賈文軍說,未來長期在軌的航天員能從太空看見家人的笑臉,心理壓力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
隨神八飛船上天的航天食品與以往相比,能量密度更高、口感更好,并兼顧了營養(yǎng)平衡。
目前正處于研制中的女航天員艙內(nèi)服,完全針對女性體型特征進行設計,保證服裝適體……
已經(jīng)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的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對航天員未來的生活空間充滿了期待——
“如果把我乘坐的神五返回艙比作一居室,費俊龍和聶海勝開展活動的神六返回艙和軌道艙是兩居室,天宮相當于套房,未來的空間站可能就相當于別墅了。”
神舟飛船的每一次升級,都更舒適、更安全。以神八為例,全船600多臺套器材設備,改進的達到40%,全新研制的有15%。長征二號F遙八則進行了190多項改進,可以說是一枚“全新的火箭”。
以人為本,人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天宮一號技術負責人楊宏說,一旦交會對接的兩個飛行器出現(xiàn)故障無法分離,在最極端的狀態(tài),就要采用火工品將對接機構炸開,實現(xiàn)強行分離。這樣就意味著,天宮的對接機構永遠失效,將無法迎接下一艘飛船。
“盡管如此,也要將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證航天員能夠返回地球。”楊宏說。
以人為本,貫穿天地;安全方便,不僅限于太空。北京飛控中心的控制臺上,以往雜亂無章的多個話筒簡化成一個,高級工程師陳偉玉說,為了配合交會對接任務,中心研制了用于多任務、多目標飛控的語音指揮平臺,大大降低了“忙中出錯”的風險。
“一切設計,都要充分考慮任務指揮的方便靈活,便于指揮人員操作。凡是不符合這個原則的設計,都必須加以改進,不能拖了交會對接的‘后腿’。”陳偉玉說。
載人航天的發(fā)展依靠人,載人航天的發(fā)展為了人。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一直致力于服務全人類。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武平介紹,在空間試驗室、空間站的建設階段,中國將繼續(xù)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的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開展務實的合作和積極的交流。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一起,共同推動載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我國空間科學的研究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德兩國科學家利用飛船返回艙有限的寶貴資源,開展了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包括了基礎生物學、空間生物技術、輻射生物學、先進生命支持系統(tǒng)中生物學問題等國際前沿項目。
俄科學院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指出,即便國際空間站如期退役,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仍能同中國開展合作,利用中國的空間站繼續(xù)在近地空間開展科研。因此,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成就將造福全人類。
“載人航天,不僅彰顯著國家尖端科技實力的水平,也承載著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良好愿望?!陛d人航天工程高級顧問王永志說,“我們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就是為了造福包括中國人民在內(nèi)的全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