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6月28日電(記者 晏國政)山西省聞喜縣裴社鄉(xiāng)小澤村的楊彥明連日來一直在已復播玉米的地里忙活著。他說:“雖然因為幾十年不遇的旱情,我們的小麥減產了,但對全年的糧食生產還是很有信心。”
楊彥明種了13.5畝冬小麥,其中大部分是旱地。今年總產只有3500斤左右,比去年的5000斤少了一些。
楊彥明所在的運城市是山西省的夏糧主產區(qū)。市統(tǒng)計部門的資料顯示,今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預計為494.3萬畝,比上年增加了31.5萬畝,增長6.8%。受持續(xù)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影響,小麥總產預計為9.03億公斤,比上年減產13.7%,畝產預計下降19.2%。
針對夏糧減產已成定局的情況,運城各地在加大機收作業(yè)力度、確保顆粒歸倉的同時,加大秸稈還田力度、推廣免耕機播,抓住有利氣候條件,努力增加玉米等秋糧作物復播面積。
運城市農業(yè)部門有關負責人說,預計今年全市玉米等糧食復播面積將達到300萬畝左右,比上年增加10%?!巴ㄟ^采取以秋補夏措施,確保全年糧食生產不受大的影響?!?/p>
記者近日在運城市夏縣、聞喜縣的一些農村看到,適宜復播的麥田在收獲后都已復播玉米,農民們在已經復播玉米的地里耙耱、打藥,以期通過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秋糧產量。
楊彥明說:“我們種一畝小麥,再復播上玉米,僅國家的補貼款就能領上100多塊錢?,F(xiàn)在就希望在玉米地里多投一些人工和肥料,爭取秋糧有個好收成,彌補一下夏糧減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