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峽工地6月8日電(記者 周夢榕、沈翀)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chuàng)新,我國巨型水電機組國產化取得重要進展。據了解,即將投產的三峽工程右岸電站首臺機組輔助系統的設備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高工陳健國說,22號機組的主機仍為阿爾斯通制造,但全部輔助設備均系國產。輔助系統中的機組保護系統、調試系統、力磁都是國內生產或集成的,具有核心技術。他說,水電機組的輔助系統對保證機組正常運行的作用不亞于主機,目前這些系統正在經受運行“考驗”,且表現良好。
記者在22號機組單控制室看到,時刻監(jiān)控著機組的多臺計算機上顯示著一系列監(jiān)測數據。陳健國說,從目前的情況看,右岸首臺機組的穩(wěn)定性、溫度參數等都很好,運轉正常。
據悉,三峽工程首臺全國產化的機組也將于今年投產。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說,三峽機組的國產化首先確保了機組的運行性能,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三峽總公司在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正相繼建設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四個水電站,這些電站都將采用等于或大于70萬千瓦的機組,三峽發(fā)電機組的國產化對我國的水電建設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