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國民經濟數據,其中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高出市場9.2%的預期,達到9.4%。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和凈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器。國家統(tǒng)計局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xù)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fā)展,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yè)基礎薄弱,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后勁不足;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依然偏大,且結構不盡合理;進出口貿易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增幅回落較多。以下是統(tǒng)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主要數據和有關分析:
1.國內生產總值(GDP)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6275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3510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60440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yè)增加值32325億元,增長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9.4%、9.5%和9.4%,呈現出穩(wěn)定增長態(tài)勢。
英國《金融時報》注意到,中國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增幅波動甚微,這既反映了中國經濟數據的穩(wěn)定,也體現了其經濟本身的穩(wěn)定。
《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經濟較上年同期攀升9.4%,進一步表明政府控制投資而不損害增長的努力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這種強勢增長是在政府去年開始控制房地產和鋼鐵、水泥等行業(yè)過熱投資的背景下實現的。與第二季度和去年全年9.5%的增長水平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長略有放緩。但經濟學家認為,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仍保持強勁態(tài)勢。
在統(tǒng)計局數字公布之后,高盛將05年中國GDP增幅預期從9.2%上調至9.4%,將06年中國GDP增幅預期從8.5%上調至9.0%。
2.農業(yè)生產
夏糧總產達到1063億公斤,比上年增長5.1%;早稻總產量318億公斤,比上年減產1.3%;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種面積擴大,產量有望繼續(xù)增加。全年糧食生產將再獲豐收。畜牧業(yè)、漁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6.7%,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3.9%。
3.工業(yè)生產
前三季度,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50450億元,同比增長16.3%(9月份6275億元,增長16.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增長11.3%,集體企業(yè)增長11.9%,股份制企業(yè)增長17.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yè)增長16.2%。分輕重工業(yè)看,重工業(yè)增長16.9%,輕工業(yè)增長14.9%。分主要產品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0.2%,發(fā)電量增長13.4%,鋼材增長25.8%,汽車產量增長10.0%,其中轎車增長17.7%。前三季度,產銷銜接仍然保持較好水平,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銷售率為97.86%,與上年同期持平。
4.固定資產投資
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61億元,同比增長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48741億元,增長27.7%(9月份7591億元,增長29.4%),回落2.2個百分點。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fā)投資10378億元,增長2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1個百分點(9月份1458億元,增長21.9%)。與此同時,煤炭、石油和鐵路等行業(yè)投資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及洗選業(yè)投資同比增長76.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yè)增長31.3%,鐵路運輸業(yè)增長41.1%。
英國《金融時報》:在2005年頭9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升至54%,高于上年同期的48%。幸運的是,擴張最為迅速的領域被控制在緩解能源生產與基礎設施領域瓶頸問題方面,這應能降低經濟過熱的風險。這表明,政府將不會限制此類投資。近期廣義貨幣增長速度加快,市場利率水平不斷下滑,也為上述看法提供了佐證。
《亞洲華爾街日報》:雖然投資增長已經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中國政府在數據中表達了對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斑^分龐大”的擔憂。今年9月,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9.4%,前9個月增長了26.1%。不過這些數字和04年初相比已經大幅下降,當時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到了50%以上的歷史高點。
十年前,政府打擊過度投資的舉措曾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高盛經濟學家梁紅稱,中國這次的成功要歸因于新一批學者型官員的睿智,他們通過分析質量有所改善的數據能夠隨時調整經濟管理政策。不過同樣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這次很幸運。”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減緩勢頭進一步加劇,而這次,中國得到了國外經濟力量的支撐。今年上半年,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一半,從而彌補了工廠、公路、橋梁等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大幅放緩的影響。
經濟學家認為,尤為突出的是,美國消費者對中國產商品似乎永無止境的需求促使中國出口保持活躍勢頭。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在控制投資增長的同時刺激內需,以防美國消費需求出現波動。今年年初,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是中國迅猛增長的經濟是否會出現硬著陸?,F在的“問題在于美國將會出現硬著陸還是軟著陸。”不斷上漲的房價一直是美國消費者支出的動力,如今這一因素越發(fā)變得不堪一擊。
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在其最近的訪華之行中強調了刺激內需的重要性。中國政府也公開承認,需要進一步釋放中國居民手中龐大的儲蓄存款。但是在本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瑞銀(UBS)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指責斯諾是想“抓住救命稻草”。他說,中國的消費支出已經十分活躍,難以進一步獲得提振:過去15年消費的年均增幅一直保持在8%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住房支出。如今,住房支出已經成為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的一項重要開支。
中國最新公布的零售額數據印證了安德森的觀點。
5.市場銷售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081億元,同比增長13.0%(9月份5495億元,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實際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0309億元,增長14.0%;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4772億元,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13.4%和9.4%,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3和4.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中,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0.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8.3%,汽車類增長13.1%。
6.價格
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9月份上漲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繼續(xù)處于溫和上漲的狀態(tài)。其中,城市上漲1.7%,農村上漲2.5%。從構成看,食品特別是糧食價格漲幅趨緩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食品價格上漲3.3%,同比回落7.6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9%,回落26.5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5.6%,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6%。其他類商品價格大多基本穩(wěn)定或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0.8%(9月份與上年同月持平),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上漲5.4%(9月份上漲4.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2%(9月份上漲7.1%)。
今年的物價漲幅自今年1月份的3.9%一路走跌,在第三季度表現得更加明顯。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1.8%,8月份降到1.3%,而9月份更是降到了0.9%,創(chuàng)近來單月漲幅新低。對于物價漲幅的回落,經濟學家看法各異。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袁鋼明說,9月份數據反映出經濟領域蘊含著十分嚴重的通貨緊縮風險,預示著消費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他表示,政府鼓勵內需的傳統(tǒng)方式(大型基建項目投資)掩蓋了刺激消費的重要性,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內需比通過投資要困難得多。中國人不愿支出的原因是他們不得不為養(yǎng)老、教育和醫(yī)療費用儲備資金。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言人鄭京平強調“食品特別是糧食價格漲幅趨緩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李建偉也表示,通貨膨脹率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下降,并不是通貨緊縮的表現,“中國經濟正在高速平穩(wěn)運行”。
高盛則將2005中國CPI漲幅預期從2.6%下調至1.7%,將06年CPI漲幅預期從3.5%下調至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