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重點工程
 
 
三峽特大發(fā)電機組國產化 跨越與國外30年的差距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05年09月05日   來源:新華網

   開欄的話:隨著一項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在神州大地鋪開并不斷傳出捷報,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國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本社開欄的話從今日起在“經典中國”專欄中,陸續(xù)推出一批有關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報道,全面反映重點工程對促進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發(fā)展的作用,展示工程項目在科學規(guī)劃、科技創(chuàng)新、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以及在工程質量等方面的新進展、新成就,以及廣大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撐起民族制造業(yè)的脊梁--三峽特大水輪發(fā)電機組國產化紀實

  2005年9月1日凌晨6時,三峽左岸電站最后一臺機組——9號機組啟動有水調試。這臺國產化率達85%的70萬千瓦特大水輪發(fā)電機組,開始了正式投產前的運行準備。從只能設計制造50萬千瓦水電機組,到一躍而能全部國產化制造70萬千瓦特大型水電機組,中國用五六年時間,跨越了與國外三十年的差距。

  作為民族復興的標志性工程,三峽工程設計安裝26臺70萬千瓦特大型機組。機組采購前,全世界投運的70萬千瓦大型水輪機組只有21臺。而在中國,沒有一臺裝機,也無設計和制造能力,差距的鴻溝好像難以逾越。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說,三峽機組是當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徑最大、重量最重的機組,其設計和制造難度之高,讓世界著名的水輪發(fā)電機廠商也頗感棘手。如果僅靠自力更生,不僅代價很高,也難以追趕世界技術進步的潮流;如果大量依靠進口,又將增加工程成本,永遠擺脫不了對國外的技術依賴。因此,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果斷決策:三峽左岸電站機組實行國際采購,走“技貿結合、技術轉讓、聯(lián)合設計、合作生產”之路,逐步實現(xiàn)三峽工程裝備國產化。我國最具優(yōu)勢的哈爾濱電機有限責任公司(哈電)和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東電)被確定為技術受讓方。

  1996年6月,中國三峽總公司對外宣布左岸電站一次采購14臺70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招標文件規(guī)定:投標者對供貨設備的經濟和技術負全部責任,必須與中國有資格的制造企業(yè)聯(lián)合設計、合作制造,中國制造企業(yè)分包份額不低于總價合同的25%;投標者必須向中國制造企業(yè)轉讓技術,并培訓中方人員;必須由中國制造企業(yè)為主制造2臺機組。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水電設備采購項目一經公布,立刻吸引了全球眼光,10家跨國公司組成6個投標體競爭投標,形成激烈角逐。1997年秋,采購合同簽字,阿爾斯通和ABB組成的供貨集團中標8臺,哈電參與合作制造;加拿大GE和德國伏依特、西門子(VGS)聯(lián)合體中標6臺,東電參與合作制造。國內兩家企業(yè)分包額大于合同總價30%。

  三峽工程這塊誘人的“大蛋糕”,使中標的外商完全響應了技術轉讓的條件,同時承諾機組設計軟件源程序一并轉讓。三峽總公司為此共支付費用1635萬美元。按照協(xié)議,哈電共接受阿爾斯通的設計軟件42個,涉及三峽機組設計制造的各項關鍵技術,包括商業(yè)軟件和開發(fā)軟件,近百人次派往國外學習。東電接受了VGS相似內容的開發(fā)軟件、計算機硬件和商業(yè)軟件,264人次接受了VGS的技術培訓。依托三峽工程,兩家企業(yè)成功走出了“技術轉讓——消化吸收——自主創(chuàng)新”三大步,這一做法業(yè)界稱為“三峽模式”。

  哈電總經理助理王泉龍說:“單獨設計制造三峽機組,國內廠家資質根本不夠,三峽技術引進對于哈電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改革開放以來,魯布革、清江隔河巖、二灘、五強溪等大型水電項目的多次技術轉讓,都只停留在國外廠商設計、提供設計圖紙給受讓方,讓受讓方僅能進行相同機型的制造階段。而三峽左岸項目的技術轉讓全面深入,受讓方能利用轉讓的技術獨立進行新機組的設計制造。

  2004年,三峽右岸電站12臺70萬千瓦機組招標采購,包括哈電、東電在內的4家有資格的制造商參與了投標。按照要求,這4家必須于2003年10月18日下午2點前將各自為三峽右岸開發(fā)的模型試驗裝置及轉輪運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試驗臺,在此進行對比試驗以獲得水輪機的能量、空化、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通過對比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來評價各家技術的先進性。

  這是學生和老師的比試,是一次真正的國際競爭,它直接檢驗三峽左岸技術引進成果。同臺競技的結果,哈電和東電都順利過關,某些技術環(huán)節(jié)上甚至優(yōu)于外方,機組穩(wěn)定性達到國際水準。

  東電副總工程師石清華介紹說,東電和哈電通過三峽機組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逐步實現(xiàn)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兩企業(yè)在水力設計、推力軸瓦、冷卻方式、定子絕緣技術和線棒制造等方面,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副總經理楊清認為,三峽機組國產化是國家對民族制造業(yè)強力扶持的結果,得益于群策群力,科學施工,以及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三峽奉獻精神”。國內外專家普遍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三峽機組投產這么快,全部機組將于2008年提前一年投產;二是沒想到機組初期運行這么穩(wěn)定,至今年9月1日三峽電廠已安全運行651天;三是沒想到中國裝備制造技術迅速提高,哈電、東電特大機組制造工藝已位列世界第一、第二。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維燕評價說,三峽工程水輪發(fā)電機組的引進,使我國具備了自主開發(fā)的能力,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國家制定的國產化政策,確保三峽工程質量一流,又使民族制造業(yè)水平得到提升。我國自主研發(fā)或自主設計、制造、安裝巨型水輪發(fā)電機組的時代已經到來。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說,中國下一步將在長江上游的溪洛渡、向家壩、三峽地下電站中采購安裝32臺70萬千瓦-75萬千瓦的大型機組。這給國內外水電制造商展開了一個更大的市場空間。中國已進入大水電建設時代,世界水電巨頭紛至沓來。(記者施勇峰、江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