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海燕 梁淋淋)這幾天,亞投行無疑是個熱詞。歐洲四大經濟體英、德、法、意相繼宣布愿意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行列?!案嗟貐⑴c其中,能夠開創(chuàng)支持英國和其亞洲合作伙伴發(fā)展全面戰(zhàn)略關系的新途徑”,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道出了上述歐洲大國的心聲。 歐盟專家分析認為,歐洲投資者的參與釋放了歐方欲深化對華合作的意愿,歐洲已經開始主動探索與中國在更深和更廣維度上加強金融合作。 當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加劇,而中國在穩(wěn)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步伐、釋放更多內生動力的同時,爭取與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資本凈輸出國地位相適應的資源配置話語權。在此背景下,中歐資本順勢而為,在合作的量和質上探索新的契合點。 歐洲央行從去年6月起開啟“負利率時代”,今年3月全面開啟歐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歐洲資本市場上中國企業(yè)的身影越來越活躍。 湯森路透預測,歐洲資產未來將持續(xù)走俏,QE的“跨海效應”也將不斷體現。今年以來,中國企業(yè)充分利用低利率的大好時機,紛紛赴歐洲發(fā)債。 巴克萊專家喬恩·普拉特認為,“走出去并借入歐元是一種相當好的對沖方式?!彼恼{研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希望在未來幾個月開拓歐洲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歐版QE“靴子落地”,歐元兌美元匯率不斷下行,歐元區(qū)資產貶值,為中國企業(yè)在歐元區(qū)投資并購帶來機會。 商務部數據顯示,僅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內地對歐盟投資33.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3.2億美元的10.5倍。 在歐洲經濟持續(xù)低迷之際,中歐合作不斷深入升級,中國在歐洲擴大投資,從機場到足球領域都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投資。中國這種互惠互利、開放合作的態(tài)度越來越得到歐洲各界的認可和歡迎。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說,歐洲對中國資本的態(tài)度已由抗拒逐漸轉為接納。預計今后中國對歐洲投資將繼續(xù)擴大,未來中國在歐洲將有更大的影響力。 中國資本涌動歐洲的背后,是全球化環(huán)境下外匯資產在世界范圍內配置的過程。中國擁有約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西班牙《國家報》文章就指出,隨著全球貨幣政策進一步分化,基于消除外匯存量和增量風險的外匯資金在全球調配,必將成為未來中歐金融合作的重要考量。 反向觀之,盡管歐洲對外投資總體減弱,歐洲企業(yè)仍敏銳地嗅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等戰(zhàn)略部署中蘊藏的商機,積極來華參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分享改革成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法國和德國對華實際投資分別增長366.7%和59%。 “中國在很多投資項目上都富有極大活力,這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企業(yè)愿意參與到中國市場,”普華永道德國分所在一份報告中這樣描述在華投資前景。 歐洲國家之所以積極參與到亞投行,除了希望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中分一杯羹外,也是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希望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中搶占先機。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常務董事戴維·馬什認為,加入亞投行旨在構建雙向投資渠道,有利于促進其金融市場的人民幣離岸業(yè)務發(fā)展。 去年9月,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實現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這是中歐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向前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人民幣在使用地域上從與國內貿易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亞太區(qū)域,慢慢向歐洲市場延伸。 目前,法蘭克福、倫敦、盧森堡和巴黎都已經指定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歐洲公司選擇采用人民幣結算。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李民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突破,人民幣當前的國際化程度已經達到了讓歐洲企業(yè)愿意為使用人民幣付出努力,而且這個趨勢在今年會有一個逐漸加速的過程。” 就在本月,俄羅斯莫斯科交易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正式啟動人民幣與盧布期貨交易。如此眾多的歐洲城市希望經營人民幣離岸業(yè)務,其背后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日益深刻地融入乃至影響全球資本體系的現實。 有評論說,中歐的經貿合作不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有質量、更深入的投融資關系。這種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更有利于完善市場基礎設施,為中國企業(yè)赴歐洲投資、上市、發(fā)債提供便利。英國《每日電訊報》文章說,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中國對西方的投資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是中歐建交40周年?!八氖换蟆保袣W關系正在進入成熟發(fā)展的軌道。中歐雙方只有通過深耕各領域合作,相互提供發(fā)展機遇和空間,才能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和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