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EN
http://www.afdelivr.top/

重慶兩年消除3187個“空殼村”

2019-12-29 09:13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空殼村”走出“實心路”
重慶兩年消除3187個“空殼村”

12月26日,合川區(qū)官渡鎮(zhèn)菊星村村委會的農機棚內,村干部們正熱火朝天地對幾十臺農機陸續(xù)進行保養(yǎng),“這些寶貝可是我們村的大功臣,今年幫我們村集體賺了近30萬元哩!”

“以往村集體沒錢,啥事也干不成。如今有錢了,我們的腰桿也直了?!本招谴妩h支部書記何青島喜滋滋地向大家提議,“過年時,我們買點豬肉什么的,去慰問一下村里的困難戶,讓大家都享受改革的成果!”

沒有集體經(jīng)濟收入的村,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空殼村”。如何消除“空殼村”,一直是農村工作中的難題。截至2019年底,全市8916個村集體中,“空殼村”仍有1971個。

那么,像菊星村這樣的“空殼村”,是如何走出“實心路”的呢?

村中沒勞力 農機來補位

“耕田沒勞力,種地沒動力,未來誰來種田?”何青島介紹,菊星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農業(yè)村,全村5054人中,留在村里的年輕人才幾十人,“全村7000多畝土地有三成閑置,實在太可惜!”

這樣的場景在合川農村并非個案。如何逐步盤活閑置土地和農村經(jīng)濟?

2017年,合川區(qū)經(jīng)過調研后想出一個對策:號令基層黨組織充分發(fā)揮作用,在40個村試點建立專業(yè)合作社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一來給集體增加收入,二來提高群眾種田收益。

按照要求,合作社要成立以村“兩委”干部為主,農機大戶、農業(yè)企業(yè)主、黨員群眾代表為成員的合作社理事會。收益分配方面堅持按股分紅的基礎,可將村集體收益按一定比例和標準用于貧困群眾幫扶等。

對于試點村中的貧困村,合川還分別給予100萬元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扶持資金和10萬元黨費支持,落實了農機購置補助、地力保護補貼、農機手和合作社負責人培訓等扶持政策,以此壯大集體經(jīng)濟確保長效脫貧。

社會化服務盤活閑置地

得知本村被納入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試點村,菊星村的5名黨員村干部非常激動,紛紛表示:哪怕貸款也要把合作社辦起來!

說干就干。2017年,村里5名黨員干部各貸款6萬元,村集體、鎮(zhèn)供銷社分別入股6萬元、5萬元,農民將315畝土地入股。菊星橋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由此成立,大家推選村黨支部書記何青島任合作社理事長。

很快,何青島帶領合作社整合股金和各項補助資金,買回來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轉運車等農機具。一方面,合作社與本村農戶合作,在村中閑置的水田種下了水稻;另一方面,外出淶灘、方碑等地,為其他村村民提供耕、種、收等農機社會化服務。

“合作社既按照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制度來運行,又有一定公益性,服務收費相對較低,大大減輕了農民種地成本?!焙吻鄭u舉例,如耕地、插秧、收割一套流程下來,村里合作社一畝只收300元,而外來的隊伍要多出一兩百元。

“我天天在家耍起,每年都有3000斤谷子?!?8歲的村民鐘朝明說,他家7畝土地按“四六開”承包給了合作社,“我平時就是管管水、看看蟲,其他活兒都是合作社干。秋收時,我直接來田里裝走四成谷子。”

像扶持菊星村這樣,兩年來,合川區(qū)成立農機專業(yè)合作社80個,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20萬畝,全區(qū)1.8萬畝閑置土地重新種上了農作物,村集體增收近300萬元。

我市兩年消除3187個“空殼村”

在合作社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引領下,菊星村的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模式開始向現(xiàn)代化的種植模式轉變,原有單一的農業(yè)結構也逐步調整,農民科技化種田更有動力。

“冬閑田不閑。前不久,我們才把240畝青菜種下去。明年春,我們就可多一份榨菜的收入了?!焙吻鄭u說,以前村里水稻一年產一季,現(xiàn)在合作社以流轉、代管等方式,通過“稻菜輪種”等措施,將原有土地進一步用“活”了,每畝地可增加1000元以上的收入。

51歲的村民郭前友也感嘆趕上了好時光:“自從我家的幾畝水田承包給合作社后,我安心管護山上的60畝脆梨。如今,倉里有了糧,脆梨賣了錢,我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菊星村這樣,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合作社,我市各地還涌現(xiàn)出了訂單農業(yè)、深加工、農旅融合等農業(yè)新業(yè)態(tài),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兩年來,各級財政資金投入10.44億元,共支持我市3187個村通過產業(yè)帶動、資源開發(fā)、租賃經(jīng)營等模式,發(fā)展壯大了集體經(jīng)濟。如今,這些走上“實心路”的村集體有資金了,不僅有了強大的“造血“功能,還反哺到了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記者 湯艷娟 實習 吳志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