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EN
http://www.afdelivr.top/

草原鋪翡翠 瀚海生黃金——內蒙古著力構筑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2018-11-09 1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9日電 題:草原鋪翡翠 瀚海生黃金——內蒙古著力構筑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新華社記者殷耀、任軍川、于嘉

放眼118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qū),草原和森林鋪展綠色,沙漠綠洲“生金長銀”。

作為我國北方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內蒙古自治區(qū)持續(xù)實施重大生態(tài)修復工程,正構筑北疆萬里綠色長城,描繪祖國北疆生態(tài)文明建設壯美畫卷。

草原:由放牧到“售景”

初冬的錫林郭勒草原深處,布和巴圖經營的“牧家樂”仍是門庭若市、熱鬧異常。

“去年搞旅游的純收入就有五六萬元?!碧K尼特右旗賽罕塔拉鎮(zhèn)巴潤寶拉格嘎查58歲的牧民說,以前多養(yǎng)牛羊才能賺錢,但造成草原超載,很多地方都沙化了。

2011年起,國家啟動草原生態(tài)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016年又提高了補助標準。內蒙古自治區(qū)和有關盟市還采取冬羔補飼、減羊增牛、支持轉產等措施,減輕了草原的壓力。

這些年,布和巴圖把400多只羊減掉一半,“有了草原生態(tài)保護獎補資金、冬羔補飼補助,減畜不減收,草場也變得越來越好。”

風光美了,游人多了。四五年前,布和巴圖在自家宅基地建了一個專供餐飲休閑的蒙古包,僅這一項純收入每年就有數萬元。

因生態(tài)變好吃上旅游飯的牧民數不勝數。前幾天,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迎來降雪,草原銀裝素裹。

“又是個好兆頭,明年的草原差不了。”輝蘇木烏蘭托格嘎查牧民扎拉森尼瑪說。

7年前,為響應草畜平衡政策,扎拉森尼瑪與嘎查幾戶牧民把超載的牛羊出欄,成立合作社,在草場上搞起了養(yǎng)殖和旅游,每戶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

“牛羊少了,沙化的草原恢復了原樣,很多自駕游的客人就來我們這里看美景、喝奶茶、吃蒙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痹岈斦f。

森林:由“金蛋”變“金雞”

“以前是油鋸一響、黃金萬兩,現(xiàn)在是保護森林、價值更高?!贝笈d安嶺林區(qū)根河市林業(yè)局工作的李永清說。他2013年從內蒙古大學畢業(yè)后,又回到林區(qū)。

從小在林區(qū)長大,李永清常聽父輩們說,以前,林區(qū)人的價值就是扛起油鋸為國家輸送木材。但經歷30多年的過量采伐,當地資源和經濟陷入困境。1998年,國家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林區(qū)由以往的木材生產向生態(tài)建設轉變。

2015年,大興安嶺林區(qū)全面停伐,但在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支持下,林區(qū)經濟危困有了緩解,林業(yè)人收入增加。李永清的舅舅從停伐初期月工資2000多元,漲到了目前的3000多元。去年,國家向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投入的天保工程資金達到近50億元。

保護下來的林子,發(fā)揮了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功能,換來經濟效益。僅去年底至今年初,大興安嶺林區(qū)就實現(xiàn)120萬元的碳匯交易。

“過去我們把森林看做是金蛋,現(xiàn)在森林成了會生金蛋的雞。”李永清由衷感嘆,綠水青山確實是金山銀山。

內蒙古林業(yè)廳副巡視員楊俊平介紹說,天保工程實施20年來,中央累計投入資金486多億元,工程區(qū)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3464多萬畝,后備資源培育218多萬畝,森林資源實現(xiàn)面積、蓄積量雙增長,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顯著增強。

沙漠:從危害到“綠富”

前些年,因“沙進人退”而遠走他鄉(xiāng)的阿拉善盟農牧民,看到政府的引導和發(fā)展遠景,紛紛返鄉(xiāng),參加合作社,種植梭梭和肉蓯蓉,實現(xiàn)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雙贏。

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zhèn)哈圖呼都格嘎查59歲的牧民郭新軍,18年來圍封、補種了上萬畝梭梭林?!八笏竽軗躏L沙,在它根部嫁接肉蓯蓉還能掙錢?!彼f。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家的房前屋后多為沙丘,天然植被退化嚴重,羊沒有草吃,賣不上價錢,收入也沒了來源。

10多年前,當地政府鼓勵牧民參與人工造林,學習肉蓯蓉、鎖陽等中藥材嫁接技術,片片綠洲漸漸恢復,人們收入明顯增多。掌握肉蓯蓉嫁接技術的郭新軍嘗到了增收甜頭,把家里300多只羊和70多峰駱駝全部出欄,一門心思種起梭梭,嫁接肉蓯蓉。

去年,郭新軍銷售肉蓯蓉純收入10多萬元,放牧時全家年收入僅2萬元左右。他后來成立了專業(yè)合作社。

在庫布其沙漠邊緣的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官井村,人們?yōu)榱吮<易o田,從20世紀90年代起種沙柳。全村33萬畝總面積中,沙柳超過三分之一。

村民周玉小說,沙柳每三五年一平茬,會越長越旺。過去平茬下來的沙柳枝都當柴燒,現(xiàn)在做種苗向外出售,成為村民創(chuàng)收的一大來源,僅沙柳種苗一項,每戶每年達一兩萬元,加上其他收入,村里戶均年收入能達10萬元。

“沙窩窩里也能長出金蛋蛋,人們植樹保護了生態(tài),也在沙漠里‘淘了金’。”周玉小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