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國產大豆終于有希望了”
新華社哈爾濱8月1日電(記者 管建濤)“大豆面積年年下降,我這個大豆協(xié)會會長都快名存實亡了。”黑龍江省依蘭縣大豆協(xié)會會長顏偉終于看到了國產大豆復蘇的希望,大豆目標價格改革將有效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最近幾年,由于玉米、水稻價格逐漸上漲,種植玉米和水稻的收益越來越高。但大豆價格卻始終徘徊在每斤2.2元左右,農民種植大豆的收益處于較低區(qū)間,遠低于玉米、水稻的種植收益。
由于比較收益差距逐漸拉大,大豆種植面積逐漸下降?!耙郧霸谝捞m縣大豆隨處可見,現(xiàn)在已經是零星分布了?!鳖亗ジ嬖V記者,依蘭縣大豆種植面積已從最高時的20多萬畝下降到目前的3萬畝,“如果再不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恐怕這些面積都保不住了?!?/p>
據(jù)黑龍江省一些農業(yè)干部介紹,以前大豆臨儲政策雖然幫助農民解決了賣豆難問題,但農民得到的實惠有限。一是大豆價格本身就不高,效益始終不大;二是有關部門雖然出臺“托市”價格,但農民大都是把大豆賣給糧販子,很多大豆實際銷售價格并沒有達到臨儲價。
顏偉介紹,今年剛剛實施的大豆目標價格政策給農民一個目標價格,每斤2.4元。也就是說,在沒收大豆之前就可以保證,每斤大豆至少可以賣到2.4元。如果賣不到2.4元,中間的差價國家給補。如果賣的價格高于每斤2.4元,國家就不給補了,所有的收益都是農民的。
專家表示,除了給農民一個保底價格外,這個政策的實施意義還在于更加尊重市場價格,盡量減少相對較便宜的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的沖擊,使企業(yè)可以采購更多的國產大豆,提高國產大豆加工企業(yè)的效益,進而帶動國產大豆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海倫市、克山縣等大豆主產區(qū)的農民認為,目前的目標價格已經高于近幾年的大豆市場價了,應該會帶動一些農民擴大種植,但目前每斤2.4元的價格還不能使種植大豆的收益趕上玉米和水稻,希望有關部門繼續(xù)提高大豆的目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