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6月26日電(記者 吳末方、李晶、于貴民)初夏,北方某海域,霹靂一聲巨響,一枚反艦導彈騰空躍起,直撲充當“藍軍”的某新型靶船……某新型導彈復雜干擾條件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海軍某試驗區(qū)水面靶標創(chuàng)新團隊又一次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強軍答卷。 作為海上新武器試驗水面靶標保障團隊,近年來,他們設計開發(fā)出多個型號水面靶標,圓滿完成數(shù)十枚新型導彈試驗保障任務,被官兵譽為“打不垮的海上‘藍軍’”。 “就是豁出命也要搞出像樣的靶標” 水面靶標扮演著“藍軍”的重要角色,“靶子”越真,越能充分考核鑒定新型武器在近似實戰(zhàn)條件下的綜合作戰(zhàn)性能。 在某水面靶標創(chuàng)新團隊成立之初,靶場只有幾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舊裝備,目標特性單一,技術嚴重落后。“無靶何以礪劍?!就是豁出命也要搞出像樣的海上靶標!”創(chuàng)新團隊開始了逆境中的“突圍”。 為滿足某型反艦導彈試驗需求,他們主動請纓,承擔起設計研制某新型復合靶船的重任。在外行人看來,靶船無非就是加裝些反射物的一艘簡單船體,沒啥復雜的。“其實,現(xiàn)代靶標的設計研制是一門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力學、光學、電子、自動控制等多門前沿學科。”創(chuàng)新團隊領軍人物武征說。 困難如同大山一樣橫亙在大家面前。時任工程師、課題小組組長郭萬祿帶領課題組成員吳春光、叢濱等年輕骨干,分赴一線部隊和科研院所,進行學習調研,積累了上百萬字的技術資料。之后,通過設計制作一定比例的實物模型,利用建模分析和微波仿真測量,分析解算出目標各部位的反射特性。幾千次的測量論證,數(shù)百萬條程序代碼的編寫,幾十項重大設計難題逐一攻破……3年熱血鑄劍,某復合靶船研制完成,并在驗收當年成功保障了多枚新型導彈試驗鑒定任務。 在復合靶標立項研制不久,由高級工程師王愛民牽頭設計的某多功能靶船也緊鑼密鼓展開設計研制。7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zhàn),他們先后攻克了船體定向測推系統(tǒng)、位置航向測量與傳輸系統(tǒng)等數(shù)項關鍵技術難題…… “像打仗一樣,我們硬是在海上靶標發(fā)展的困境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某水面靶標技術室主任郭京談起那幾年的經(jīng)歷,仍然激動不已。 “哪怕是冒風險也要攻堅奪隘” 那年金秋時節(jié),海上硝煙再起。 緊張的攻防演練中,某型機動靶艇在“藍軍”的精確操控中,時而大角度轉向,時而蛇形機動。當某型反艦導彈呼嘯而至,即將彈落船沉的一瞬間,靶艇突然亮出“殺手锏”,使用干擾進行防御……試驗場上的激烈對抗,讓官兵如臨實戰(zhàn)。 機動靶艇的面世,意味著這個團隊在創(chuàng)新領域又邁出了跨越性一步。 其實,隨著新型靶標設計研制不斷取得突破,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們心里始終有一個打不開的“結”:水面靶標大都缺少機動干擾能力,使真實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大打折扣。 “哪怕是冒風險也要攻堅奪隘……”和靶標打了20多年交道的高級工程師韓春生,與年輕工程師何四華、劉振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承擔起機動靶艇設計研制任務。 幾十種材料樣本,近千次不同環(huán)境、不同強度的抗壓耐熱試驗,當某型材料經(jīng)反復驗證完全具備上述條件后,課題組又馬不停蹄轉入靶艇設計研制中。60多天沒日沒夜的高強度研制監(jiān)造,機動靶艇提前亮相海上靶場…… 讓試驗對接實戰(zhàn),是創(chuàng)新團隊堅守的打贏情懷。從某靶標動態(tài)信息綜合顯示系統(tǒng)到某新型曳光設備,從脫靶量測量系統(tǒng)到某型導彈過靶實況觀測系統(tǒng)……當一項項成果在助力新型武器亮劍海天的同時,創(chuàng)新團隊在能打仗、打勝仗的征途上,也不斷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軍人要勇于在炮火硝煙中經(jīng)受洗禮” 這是一次緊張的某新型導彈海上抗干擾試驗。 隨著干擾彈發(fā)射命令下達,靶船抗干擾項目小組負責人葛堯啟動遙控裝置。然而,時間一秒秒地滑過,海面上平靜依然——他們遇上了從沒發(fā)生過的啞彈…… 干擾彈內裝有大量彈藥,如不及時排故,試驗將面臨極大威脅。面對險情,葛堯主動請戰(zhàn),帶領2名同事慢慢靠向干擾彈發(fā)射控制裝置……當啞彈故障被成功排除后,參試官兵凝重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 “軍人要勇于在炮火硝煙中經(jīng)受洗禮!”葛堯的言行傳遞著團隊共同的人生追求。 海上烽煙起,鐵骨勇?lián)?。去年中秋,考慮到某型導彈即將進場試驗,郭京讓大家回家團圓時決定自己留下來奮戰(zhàn),而他家離單位只有30多公里。然而,郭京怎么也想不到,中秋節(jié)前與父親的通話竟成了永別——老父親因突發(fā)重病不幸離世。 團隊女干部潘玉純說,在試驗任務緊張時,他們平均幾天就要出海保障。大家凌晨三、四點出發(fā),在任務完成、其他參試部隊撤收后,他們又要投入到靶標回收、檢修等任務中。 “雖然很苦很累,但每次看到新型武器成功的那一刻,我們的心里很美很甜……”潘玉純簡短的一席話道出了團隊成員的共同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