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6月12日電(記者 劉彤 都紅剛)“三夏”大忙時節(jié),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農(nóng)學院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和他的育種課題組團隊正在與時間賽跑,進行小麥新品種的選定和培育。 今年51歲的吉萬全是我國小麥育種領域的知名專家,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yè)后,他師從我國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研究領域的“泰斗”李振聲教授,在小麥育種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每年的‘三夏’時節(jié),是育種工作者最忙碌的時候?!奔f全說,“隨著試驗田里各個品系的試驗品種逐步進入成熟期,我們也需要在第一時間篩選小麥單株,通過查驗落黃的好壞、灌漿的飽滿、抗病性的差異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確定優(yōu)質株系,進而進行培育和實驗,在通過國家審定后確定為有經(jīng)濟推廣價值的小麥品種?!?/p> 和廣袤的關中平原上操作收割機收獲小麥的農(nóng)民不同,每天早上六時不到,吉萬全就帶領他的團隊進入麥田,逐一查看單株小麥的生長情況?!熬湍谩鬓r(nóng)509’這個品種來說,它的特點是抗病性好,適應性強,目前在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種植規(guī)模已達上百萬畝。從2002年雜交試驗開始,經(jīng)過6年的品系選擇,再到進行3年的國家實驗,這個品種的形成,花費了課題組整整9年的時間。而每個小麥品種的形成,都要經(jīng)過類似的過程??梢哉f,‘大浪淘沙’式的不斷選擇和實驗,是育種工作者最為真實的工作狀態(tài)。但每年都有收獲、每年都在進步,也讓我們在試驗田里看到了希望?!?/p> 談起以后的愿景,吉萬全說,試驗田就是我們的工作室,“工作顯得有點枯燥,但每年的工作成果卻讓每位課題組的成員心里卻充滿了希望和期待?!?/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