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針對越南最近發(fā)生的對大陸和臺灣在越企業(yè)和人員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臺灣《中國時報》、香港《東方日報》接連發(fā)表社論、署名文章,批評臺灣一些人急于撇清和大陸關系的錯誤言行,呼吁臺灣方面站穩(wěn)中國人的立場,與大陸攜手構建利益、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 《中國時報》21日發(fā)表題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正確認知》的社論。社論指出,兩岸同屬一中、都是華人的大是大非不容混淆。東亞戰(zhàn)略格局日益復雜,大陸與相關國家關系的好與壞,臺灣都將難以置身事外。兩岸中國人要攜手共行,從根本上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社論指出,“不統(tǒng)、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做法只是便宜行事的權宜之計,不足以維系民心與士氣。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應以追求國家統(tǒng)一為職志,恢復“國統(tǒng)綱領”及“國統(tǒng)會”。民進黨也得先袪除恐共、反中情結,放棄分離主義主張,認識到中國是兩岸同胞共有的中國,臺灣人民也有權利和責任對中國的未來表示意見,不要剝奪后代子孫到中國大陸發(fā)展的機會。 社論認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做法,當然是負面的話少說,負面的事少做。在對兩岸民眾極為關切的一些問題上,做出合情合理的具體安排與承諾,持續(xù)推動和平發(fā)展及兩岸一家親的友好政策,以增強臺灣民眾對于中華文明的認同與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社論最后呼吁,臺灣方面必須先站穩(wěn)兩岸中國人的立場,當局與民眾要站在更高的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問題?!皢⒌厦裰?,認同中華文明,自豪地以中國人的身份參與兩岸現代化的進程,才是解決兩岸問題之道?!?/p> 《東方日報》22日發(fā)表了題為《兩岸利益共同體》的署名文章。文章稱,兩岸的企業(yè)在事件中均遭受損失,顯示兩岸不僅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命運共同體。臺灣一些人迫不及待地和大陸撇清關系,聲明“我是臺灣人,我來自臺灣”。然而,在今日的國際政治現實下,并不見得有利有效,連李登輝也批評這是愚笨的做法。遇到困頓之際,臺灣方面單純尋求自救之道,能做的相當有限。 文章指出,從“命運共同”追求“利益共同”,兩岸華人才會心連心站在同一陣線上。從整個事件的發(fā)展來看,無論是南海主權的訴求,以及暴動后的求償,兩岸的政治分歧猶在,卻有共同的處境和立場。從歷史和法理角度看,兩岸雙方最終或需聯手維護南海權益。兩岸只有建立互信,才能達致命運共同體的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