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登天的梯”上登天人——記新關角隧道建設者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 www.afdelivr.top 2014-04-15 18:5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寧4月15日電 (記者齊中熙、駱曉飛)“關角”在藏語中意思是“登天的梯”。它就像一個冷峻孤傲的守護神,橫亙在天俊草原和柴達木盆地之間,是青藏鐵路的必經(jīng)之路。從2007年起,來自中鐵隧道局集團和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的幾千名建設者,在海拔3400米左右的關角山登天筑路,用7年左右時間貫通新關角隧道,創(chuàng)造了世界高海拔第一鐵路長隧的建設奇跡。

“能堅持下來的都是英雄”

新關角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高寒缺氧,年平均氣溫零下0.5℃,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在中鐵十六局集團關角隧道指揮部,平均每天要燒2噸煤。冬天最冷時,隧道內(nèi)外的溫差達40多攝氏度。

2007年11月,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建設者們剛進入現(xiàn)場,就領教了關角山的厲害。

為盡快展開施工,職工在隧道附近搭建了幾間帳篷作為臨時住處。一天晚上,疲勞了一天的員工鉆進帳篷倒頭便睡。誰料午夜時分,一場狂風夾雜著雪花突然襲來,有的帳篷被狂風吹歪,有的被直接拔起,員工的鋪蓋被雪花包裹成了一個冰團。

七年的高原施工,用中鐵隧道集團新關角隧道指揮長職常應的話來講,“能堅持下來的都是英雄”。

現(xiàn)任中鐵十六局集團公司新關角項目副經(jīng)理的毛祥周是一名老青藏線、老關角建設者,也是目前新關角隧道建設隊伍中唯一的一名既參加了青藏鐵路一期、二期,而目前仍然奉獻在關角山的老鐵道兵。

新關角隧道開工建設以后,2008年已經(jīng)50歲的毛祥周主動要求再上關角山。對于一些人的不理解,他回答說:“這里留下太多的記憶,有我長眠于此的戰(zhàn)友,也有我放不下的青藏鐵路的夢想和情結?!?/p>

中鐵隧道集團二處總工程師劉學霸,既要負責現(xiàn)場技術,還要負責計劃,忙得團團轉。他妻子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zhèn)工作,對孩子少有照料。一次,孩子生病需要聯(lián)系醫(yī)院,妻子求他回來料理一下,但因為工程進度緊脫不開,只能在電話中安慰妻子。

建立自己的水電“特種部隊”

讓建設者們最感吃力的,不是條件多么艱苦,而是關角山極其復雜的地質水文條件,特別是隧道內(nèi)的超強涌水。這在以前的隧道施工中是極其罕見的。

“平均每天要從洞內(nèi)抽排水17萬立方米,最大日涌水可達32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座小型水庫的容量。”中鐵十六局關角隧道指揮長孫勝臣說。“水壓經(jīng)測試超過2兆帕。打孔時,噴射出來的水柱把風槍手一下子就沖倒在地。”

因為有水,需要專業(yè)的注漿止水隊伍、原料和設備,還要額外開挖一條8000多米的泄水洞。不僅大大增加了原有的工程預算,還增加了工期。

在新關角隧道,提起李緒功,無人不知。如果沒有他和他的水電維修隊,新關角隧道施工可謂是寸步難行——只要停一小時電,涌水就會把隧道淹沒。

2007年底來到工地后,由于人員不夠,李緒功就一個人扛起了高壓換電的任務。從變壓器位置設定到安裝,全程緊跟,期間沒吃過一頓熱飯、睡過一個好覺。因為天氣寒冷,干活出的汗都在臉上凍成了冰,不小心隨手一抺,就能抹掉了一小塊皮。

為及時排放洞內(nèi)涌水,中鐵十六局設置了多級泵站并安放了大量的進口、國產(chǎn)水泵,進口水泵維修技術要求較高,一般都要返廠維修,每個斜井一年都得200多萬元的維修費。

李緒功對項目領導說:“這么多的維修費,哪受得了,是不是考慮由我們自己來管理和維修?!?/p>

2010年6月1日,新關角隧道的“特種部隊”——由18名專業(yè)電工組成的水電維修隊應勢而生,效果顯著。成立以來,平均每年維修和配件費用能節(jié)約500萬元左右,還大大縮短了停工等待時間。

破解高原特長隧道施工難題

在新關角隧道2標施工過程中,中鐵隧道局針對高原特長隧道的突出特點,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制定科研課題,在出砟通風、斷層破碎帶施工等方面開展科技攻關,著力破解高原特長隧道施工難題。

幾年來,中鐵隧道局取得3項科研成果,總結撰寫論文25篇,有效指導和推進了工程建設,為高原長大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針對新關角隧道9號斜井的8個二級斷層,90%以上的四級圍巖,特別是長達2355米的區(qū)域性深大斷裂帶的復雜地質情況,項目部積極組織專家論證,制定了《高原高寒地區(qū)特長鐵路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的科研課題,應對軟弱圍巖施工容易產(chǎn)生大變形和坍塌的技術難題。

在高原高寒地區(qū)鉆爆法特長鐵路隧道長大斜井施工條件下,如何解決出砟運輸及長大斜井交通運輸安全是施工中的又一難題。在通過專家論證的前提下,項目部首次研發(fā)應用了長大斜井皮帶機出砟運輸及設備配套技術,并在7號和9號斜井安裝使用,該技術的成功研發(fā)和運用,減少了出砟大車的尾氣排放和對洞內(nèi)空氣污染,改善了洞內(nèi)施工作業(yè)環(huán)境,縮短了出砟作業(yè)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wǎng) |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wǎng).政務

中國政府網(wǎng)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