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金旼旼)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洲,不斷升溫的“中歐外交熱”達到新高度。中歐合作對于各自經濟發(fā)展乃至全球經濟都至關重要,而合作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雙方在各自改革過程中有望互相借力、分享紅利、深化合作共贏。 海內外觀察人士注意到,目前的中歐關系正處于歷史最佳時期,雙邊交流和訪問密集展開:去年11月中歐領導人峰會在北京召開,同月末李克強總理訪問中東歐,此后荷蘭首相、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相繼訪華。 習近平主席日前在荷蘭報紙發(fā)表署名文章,用四點總結了此次訪歐的目的:“為和平而來”、“為推動合作而來”、“為交流互鑒而來”、“為共促文明進步而來”。 對于中歐合作對全球秩序的意義,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歐盟與中國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可以在塑造全球秩序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歐盟和中國都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世界多邊體系的強力支持者?!?/p>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中歐經貿關系呈現“爆發(fā)式”增長,目前中歐間每天貿易往來高達15億美元。如今,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不過,在國際金融危機過后,中歐經貿關系的發(fā)展也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尤其是如何妥善處理貿易糾紛,以及從傳統(tǒng)貿易領域向投資領域發(fā)力轉型。因此,強化中歐經貿合作除了對鞏固和改善現行國際秩序不可或缺之外,對中歐各自經濟更平衡持久發(fā)展也至關重要。 最近,中歐葡萄酒貿易爭端順利化解,而去年最終達成妥協方案的光伏業(yè)爭端也已逐步平息,這顯示出中歐在貿易領域的危機化解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而這種能力提升的背后除了談判技藝的成熟之外,還有賴于經濟“再平衡”,尤其是中國政府致力于經濟轉型升級、減少對出口依賴的努力。 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與服務的委員米歇爾·巴尼耶此前曾表示,隨著歐盟和中國各自改革的推進,確保不在貿易、監(jiān)管、財政和貨幣領域造成新的不平衡至關重要。中國和歐盟在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而本次中國領導人訪歐,還有望推動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這對于解決中歐目前重貿易、輕投資的不均衡現狀至關重要。對此,范龍佩也表示:“歐盟認為歐中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應該盡快進行?!?/p> 后危機時代的歐洲經濟依然復蘇乏力,例如汽車和裝備制造等傳統(tǒng)行業(yè)由于歐洲市場萎縮而日趨艱難,因此急需來自東方的市場和資金。而中國經濟眼下也正處于換擋增效、轉型升級的關口,也需要借力歐洲的技術和品牌優(yōu)勢。對此,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總裁韓博天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樣的雙邊經貿關系可被視為是“完美的共生關系”。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中歐投資專業(yè)人士史欣對新華社記者進一步解釋說,和美國強于金融不同,歐洲尤其是德國在制造業(yè)方面的產業(yè)優(yōu)勢非常明顯,因此中歐的產業(yè)互補性很強。此外由于歐洲很多傳統(tǒng)企業(yè)規(guī)模不大,又較易受外部市場波動影響,因此給中國企業(yè)的投資并購提供了眾多機遇。 按照各自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歐盟也正加緊實施“歐洲2020戰(zhàn)略”。范龍佩表示:“歐盟和中國面臨的各種經濟挑戰(zhàn)在很大程度上是類似的?!币虼?,雙方在實現各自經濟發(fā)展目標的同時將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