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5日在非盟總部發(fā)表演講,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為何說“461”勾勒了中非合作美好未來?六大工程如何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 正處于經濟起飛期的非洲,與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國,將有哪些新的合作契機和模式?神秘古老的非洲文化與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將產生哪些碰撞的火花?主持人董倩與專家學者邀您一起暢談。 ??? [董倩]您剛才反復提到461工程,我們著重說一下中非共同努力積極推動6大工程,第一項就是產業(yè)合作工程。我注意到一點,不僅是高鐵合作,連航空都要合作,為什么中國企業(yè)要與非方建立一個合資航空公司,而且要共動發(fā)展非洲區(qū)域的航空業(yè)。 ??? [施勇杰]首先是我們自己國家的航空業(yè)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如果我們自身沒有建立自身的航空體系,我們怎么可能為非洲提供飛機。第二,這是非洲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非洲互聯互通是比較差的,總理的報告中也提到了,要幫助他們實現推動互聯互通。航空計劃也是一個互聯互通其中一個具體的反映。 ??? 我們去過非洲的朋友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從一個國家到隔壁另一個國家,大概就幾百公里,直接飛過去可能就一個小時,可能我們要經常飛到中東去,或者飛到歐洲去,現在有些地方好一些,要飛到埃塞,或者肯尼亞,反正你得繞一圈,你得花上一天的時間。實現推動非洲區(qū)域航空,就可以使國和國之間這種問題解決了,有效的提高了國和國之間的交流效率,降低了時間成本。這樣一方面惠及了非洲當地人民相互之間的往來,同樣對于中國企業(yè)去非洲也有一個好處,我們去了那的效率,自身的效率也會提高。 ??? [董倩]西方在非洲那么多時間,為什么沒有在基礎設施方面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比如說航路? ??? [施勇杰]西方在過去,我們可以看到,最早非洲有一個民主獨立和國家建設的過程,西方最早是作為殖民宗主國,我們縱觀歷史的都熟悉,對于他的殖民地來說,索取要大于付出的,所以這可能是有一個歷史原因的。再后來,非洲國家獨立解放以后,國家建設以后,我們中國和非洲去開始雙邊合作的時候,我們是真正的是一個真、實、親、誠,我們是在踐行這四個字,我們是在建設非洲。 ??? [汪渝]像基礎設施這種建設,不是投資完了以后就可以延續(xù)下去,還要維護,還要更新。像尼日利亞拉各斯的跨海大橋是70年代,請德國的公司建的這么一個跨海大橋,很宏偉。但是當我去的時候就已經破敗了,就是因為他后期的維護沒有跟上。 ??? 所以在這個方面來說,中國和非洲的合作,突出產業(yè)的對接,突出不僅僅是我們去做你的資源合作,我們去做基建的合作,我們還把我們的產業(yè)帶過去,我們在當地有更多的投資,以后我們公司有更多的人,在當地有一些合作的企業(yè),這些服務就可以由這些企業(yè)去完成,這些基礎設施的維護,基礎設施的管理,可以有配套的企業(yè)去完成這些工作。我覺得這是從經驗上,從管理上,從發(fā)展的經驗上,來真正的幫助非洲,而不簡單的說我做一個項目賺了錢就走。 ????[董倩]總理說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歷史經歷相似,發(fā)展任務相近,精神追求相通,當時改革開放的時候說,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后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在做這件事情,我們用自己的經驗走出來之后,我們再拉扯非洲一把。 ??? [施勇杰]這是我們真正在踐行命運共同體,我們提出命運共同體,不是口號,不是口頭上的,我們是在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