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在觀摩四川防災救災綜合實戰(zhàn)演練時強調
大力弘揚偉大抗災救災精神
全面扎實有力做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
新華社成都5月11日電 在我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減災委員會主任回良玉在四川成都觀摩了由四川省、國家減災委辦公室聯(lián)合舉辦的防災救災綜合實戰(zhàn)演練。他強調,防災減災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大事。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災救災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以這次綜合實戰(zhàn)演練和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做好災害監(jiān)測預警、隱患排查治理、應急保障、防災減災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切實增強群眾自救互救意識和技能,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回良玉全程觀摩了歷時4個多小時的大規(guī)模綜合實戰(zhàn)演練并給予充分肯定。他說,這次演練活動準備充分、組織有序、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黨政軍警民全面參與、省市縣鄉(xiāng)村多級聯(lián)動、水陸空立體交叉施救,集中體現了近年來四川省防災減災工作取得的成就,達到了預期效果,既普及了防災減災科學知識,增強了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又促進了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升了抗災救災應急水平,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回良玉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抗御各類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實踐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我們立足國情和災情實際,確立了以人為本、民生優(yōu)先的根本宗旨,健全了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聯(lián)動的體制機制,明確了依法推進、規(guī)范有序的基本準則,形成了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的重要理念,確定了需求引領、科學防控的目標要求,完善了軍民聯(lián)防、群防群控的工作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防災減災道路。在應對汶川特大地震中,防災減災抗災救災工作經受了重大考驗和全面檢驗,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偉大勝利,創(chuàng)造了世界抗災救災史上的奇跡,地震災區(qū)呈現出安居樂業(yè)、安全和諧、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回良玉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全球地震活動也進入活躍期,自然災害的反常性、突發(fā)性、多樣性、不可預見性將日益凸顯,防災減災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防災減災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要著力強化組織領導和協(xié)調配合,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抗災救災責任制,加強部門、軍地協(xié)調聯(lián)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二要著力強化災害檢測預警,健全完善災害監(jiān)測網絡,努力做到監(jiān)控到位、預報準確、預警及時,提前轉移安置危險地區(qū)群眾;三要著力強化防災減災基礎,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骨干工程建設,提高城鄉(xiāng)建筑物災害防御性能,全面提升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四要著力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嚴格落實監(jiān)控管理責任,切實做好應對各類突發(fā)災害的準備工作;五要著力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及時修訂完善各類災害應急預案,加強專兼結合的救援隊伍建設,增加救災物資儲備和技術裝備配備;六要著力強化防災減災文化建設,緊緊圍繞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積極弘揚抗災救災精神,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家庭。
這次綜合實戰(zhàn)演練主場地設在四川成都崇州市街子鎮(zhèn),分演練場分別設在綿竹市清平鄉(xiāng)和江油市九嶺鎮(zhèn),模擬特大地震及其引發(fā)的次生災害的應對處置,組織動員駐川解放軍、武警部隊及四川省干部群眾1萬多人、出動各種裝備機具800多臺套,具體演練了搶險救援、群眾轉移安置以及地質災害應急避讓和堰塞湖除險等9個科目。國家減災委部分成員單位及部分省區(qū)負責同志觀摩了演練。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銘記歷史 珍愛生命--四川防災救災應急演練紀實
5月11日下午,位于成都崇州的主演練場內,濃煙滾滾。因為“地震”的破壞,“震中”附近地區(qū)通信、電力、交通中斷,情況不明,形成“孤島”。隨著轟隆隆的機鳴聲,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5架直升機飛臨震中上空,向地面空投食品、飲用水、衣被等生活物資。水上分隊從味江大橋下出發(fā),建起了承載60噸的浮橋,組織被困群眾從浮橋上安全轉移。
陸路搶通分隊趕到受阻路段,一塊巨石擋住了去路,現場指揮員當即決定對巨石進行爆破,幾聲巨響,巨石瞬間破解,主要障礙得以排除,大型工程機械得以順利開進,受損路段很快被打通。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