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在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上強調
要為抗震救災提供科學支持

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 新華社記者劉建生攝

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 新華社記者劉建生攝
5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
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開展災害評估工作,組織地震科學考察和研究,為抗震救災和災區(qū)恢復重建提供科學依據。專家委員會由跨部門、多學科、老中青專家組成,來自中國地震局、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教育部、水利部、環(huán)境保護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中國氣象局等10個部門,涉及地震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大陸動力學、土木工程學、災害學及水電工程、水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氣候等22個專業(yè)學科。30位專家中有13位院士,17位研究員和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名譽所長馬宗晉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
溫家寶發(fā)表了講話,他指出,成立專家委員會,為抗震救災提供科學支持,對于受災群眾的安置、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十分重要。專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第一,進行地震和地質構造的現場調查和評估,協助國家地震部門做好地震預報和次生災害防治工作。第二,通過調查研究,為制定災后重建規(guī)劃提供科學依據。第三,通過資料收集、分析和研究,總結這次地震發(fā)生的原因、規(guī)律和趨勢,為今后防震減災工作提供科學意見。
來自各方面的專家發(fā)表了意見。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國務委員孟建柱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11次會議
要求切實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防范次生災害
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北京主持召開總指揮部第11次會議。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5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主持召開總指揮部第11次會議,研究受災群眾生活安排、防范次生災害等工作。會議議定以下事項:
第一,近日再向災區(qū)緊急調運4萬頂帳篷。從5月30日起,每天運抵災區(qū)3萬頂,一個月內新增90萬頂。同時,另有80萬頂簡易棚支援災區(qū)。
第二,兩天內首批6000套安置房起運災區(qū),6月30日前達到25萬套,三個月內達到100萬套。
溫家寶在中國地震局召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
要求進一步加強地震監(jiān)測預報工作

5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中國地震局主持召開總指揮部會議。會議要求加強地震監(jiān)測預報,做好災害評估,開展地震科學考察和專題研究,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和災后重建提供科學依據。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中國地震局主持召開總指揮部會議。會議要求加強地震監(jiān)測預報,做好災害評估,開展地震科學考察和專題研究,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和災后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部署工作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開總指揮部會議。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5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主持召開總指揮部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形勢,要求抗震救災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搞好搶救工作的同時,要切實做好傷員救治和衛(wèi)生防疫,妥善處理遇難者的善后工作,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嚴密防范余震破壞和次生災害,維護社會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