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03年1月10日拍攝的大同市同煤集團棚戶區(qū)(上圖)和2008年9月20日拍攝的同煤集團棚戶區(qū)改造新區(qū)(下圖)。蘊藏太陽能量的煤炭自古有著“太陽石”的美譽,煤礦工人則被稱作“開采太陽”的人。在煤海山西,就生活著近百萬“開采太陽”的人。但長期以來,他們卻過著“屋里小半間,頭頂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覺肩挨肩”的礦山棚戶區(qū)生活。2006年4月,山西同煤集團和西山煤電棚戶區(qū)改造項目開工奠基,拉開了山西省棚戶區(qū)改造工作的序幕。伴隨一棟棟新住宅樓拔地而起,礦工們開始陸續(xù)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書寫起礦區(qū)的幸福新篇章。新華社發(fā)(李德忠 攝)

在大同市同煤集團煤峪口礦棚戶區(qū)附近,新建的安置小區(qū)已經(jīng)基本建成(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

這是大同市同煤集團煤峪口礦棚戶區(qū)(上圖)與安置小區(qū)恒安新區(qū)(拼版照片,均為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

這是太原市西山煤電待拆的白家莊礦棚戶區(qū)(上圖)與拆遷安置的葡萄苑小區(qū)(拼版照片,均為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

9月17日,在大同市同煤集團煤峪口礦棚戶區(qū)內,一位居民帶著孩子從山坡上的家里外出。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

這是西山煤電白家莊的棚戶區(qū),大多為依山而建的土坯房,構造簡陋,缺少下水、路燈等基礎設施(右上圖、左下圖)。在棚戶區(qū)改造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煤礦工人家庭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安置小區(qū)(左上圖、右下圖)(拼版照片,均為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