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劉奕湛)今年1月以來,全國新聞戰(zhàn)線廣泛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田野鄉(xiāng)村,走入邊防哨所,走向社區(qū)車站,把鏡頭話筒對準普通群眾,采寫群眾所思所盼,記錄城鄉(xiāng)基層的可喜變化,展示各族人民的嶄新風貌,集中推出了一批來自一線的鮮活生動報道,引起廣泛共鳴。
“用腳采訪,用筆還原,把新聞寫在大地上,生動呈現(xiàn)了基層群眾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新貌,充分展示了干部群眾辛勤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的風貌,熱情謳歌了各地青年助人為樂、志愿服務的精神?!币晃蛔x者對各媒體“新春走基層”的報道這樣評價。
活動開始后,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迅速制定報道方案。報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結合自身定位,紛紛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專題、專版,迅即組織編輯記者進一步深入基層。
2010年,甘肅舟曲發(fā)生了特大泥石流災害。兩年過去了,災區(qū)人民的生活怎么樣?災區(qū)群眾如何過年?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六那天,27歲的中國青年報記者馬富春坐上了開往舟曲的汽車。冬日的舟曲讓他眼前一亮,那種熱鬧而祥和的景象從他的筆端自然地流淌出來:“冬日里的舟曲街市熱熱鬧鬧,白龍江兩岸的濱河路上掛滿了大紅燈籠;山里的農(nóng)牧民背著背篼,帶來了柿餅、花椒、核桃、酥油等各類當?shù)靥禺a(chǎn);操著各種口音,來自甘川兩省的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離開舟曲,馬富春采寫了《舟曲人在奮斗中重生》的報道。他用流暢的文字,樸實的情感,讓人們感覺到了災區(qū)人民的希望和力量。
1月份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經(jīng)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采訪組奔赴大江南北、沿海邊疆,許多返鄉(xiāng)過年的記者也放棄假日休息,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生活,反映各地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新舉措、新思路,傾聽大家的所愿、所盼,用身邊人、身邊事講述“中國故事”。記者到基層、到一線、到群眾中去后,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最美風景在基層,最深感悟在基層。
中央新聞單位負責人率先深入基層,廣大新聞工作者分期分批奔赴全國各地,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共度春節(jié),深入挖掘新鮮故事、感人事跡,推出了一批來自基層、原汁原味、鮮活生動的精品佳作。
“回應網(wǎng)絡春運關注焦點,答疑釋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溫暖回家路》節(jié)目成為旅客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針對“一面是客票緊張,一面是退票如潮,票到底哪里去了?”等熱點問題,節(jié)目邀請火車站負責人做客直播間,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消除疑慮,受到廣泛好評。
在武漢直播,聽眾發(fā)短信希望多加一些熱水供應點,車站方立即予以解決。在貴陽直播,聽眾發(fā)微博發(fā)現(xiàn)站前交通比較亂,鐵路部門立即聯(lián)絡交管等部門加強了警力疏導。
在直播現(xiàn)場解決問題這樣的節(jié)目設計很有挑戰(zhàn),能夠讓鐵路負責人敢于面對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是媒體的責任也是媒體努力的方向。很多旅客說:感謝在我們匆匆趕路的時候能夠聽到中國之聲送來的及時信息和家人送上的溫馨問候,這樣的節(jié)目是我們所需要的。
《“沒有大家,哪有小家?”——記中國海監(jiān)137船上“80后”年輕人》《“請你船立即離開中國管轄海域!”——中國海監(jiān)船編隊正月初一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側(cè)記》這些報道是新華社記者跟隨海監(jiān)船在釣魚島海域巡航時采寫的稿件。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體驗式報道,全景展現(xiàn)了節(jié)日堅守工作崗位的感人身影。
人民鐵道報記者采寫的《堅守,為了億萬旅客的團聚》,用感人的細節(jié)和生動的筆墨再現(xiàn)了北京工務段京承線李天路道口值守員除夕忙碌的身影,報道了多年除夕不能與家人團聚而做出的無私奉獻,聚焦石家莊車站,報道了一家三口忙碌在一個車站的感人事跡。
央視推出《新春走基層·吾老吾幼》系列報道,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多路記者分赴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甘肅等地偏遠山區(qū)、農(nóng)村,以記者體驗、伴隨式采訪、“海采”等方式,原生態(tài)記錄留守兒童生活狀態(tài)、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愛行動,并通過采訪留守兒童的新年愿望,關注他們在物質(zhì)、精神生活方面的缺失,探討推動建立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
其中,新聞頻道推出的《探訪大山深處的污講小學》系列報道,記者跟隨“冬衣暖寒冬”公益活動調(diào)研組,趕赴國家級貧困縣貴州榕江縣污講小學,通過“孩子們超過一半穿著涼鞋或拖鞋”“兩人擠一張床”等細節(jié),真實呈現(xiàn)留守兒童“缺少過冬冬鞋”等困難。節(jié)目播出后,眾多網(wǎng)友留言表示關注,并自發(fā)捐衣捐鞋。
走進基層,向群眾學習,一直是黨的新聞事業(y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基層和群眾,是新聞工作者的情感之根、精神之魂。新聞事業(y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