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譚飛、李柯勇、沈錫權、詹亦嘉)53歲的小學校長黃金泉經(jīng)常去實地監(jiān)督環(huán)城路的修建進度。今年3月,他作為民意代表受邀參加縣政府常務會討論這項工程時曾直言:政府做事要有“時間表”,給百姓明確交待。他的建議被當場采納。
這是浙江嘉善“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改革中的一個普通案例。
“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權力運行的新論述,在基層引發(fā)強烈共鳴。
記者近日采訪發(fā)現(xiàn),旨在改變權力傳統(tǒng)運行方式的改革嘗試正在各地基層展開,要點是破除權力過度集中的弊端,使其置于公眾與法制的監(jiān)督制約之下。這場改革“攻堅區(qū)”的深度探索,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開箱入籠”。
“開箱曬權”,公開公示求公正
記者來到嘉善,看見三份清晰的“權力清單”:職權清單上標明了32項縣委職權,風險清單上標注出87個行使職權風險點,流程清單上則畫有15張重要職權行使工作流程圖。
職權清單是對權力事項的精細梳理,風險清單是對權力行使的風險防控,流程清單則是為權力行使制定規(guī)矩。
改革之前,一名縣委書記究竟有多少權力,這些權力如何行使,不僅外人無從得知,就連掌權者也往往說不清楚。
理出“權力清單”,成為全國兩批共72個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縣共同的改革行動目標,各地在試點中不斷將改革觸角伸向權力核心。
11月21日,福建省長汀縣從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老干部和群眾代表中聘請了50名評議員,他們將對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進行民主評議。
從明年起,溫州官員因公出境將全程公示,官員出境后每日行蹤、實際活動、出訪費用等都將在回國30日內(nèi)于單位政務欄、局域網(wǎng)公開。
甘肅省莊浪縣把選人用人透明作為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的核心內(nèi)容,實施干部“陽光選任”工程,推行提名規(guī)范化、選拔程序化、考核經(jīng)常化、決策科學化、信息公開化“五化”機制。
用人權是核心權力中的核心。過去,權力往往集中于“一把手”,集體決策變成個人拍板,各種程序如走過場,跑官賣官者奉行一套潛規(guī)則。 “現(xiàn)在通過改革,干部正職崗位出現(xiàn)空缺就公開預告,干部人選初始提名實行‘海推’?!奔紊瓶h委書記姚高員說,“這等于是削弱了‘一把手’的核心權力?!?/p>
主動曬權的改革維護了權力的公信力。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嘉善縣反映“一把手”問題的信訪舉報同比下降23.1%。同時,副職領導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班子合力進一步激發(fā),年終評議為“好”和“比較好”的黨委班子達95%以上。
放權、轉移,分享共治謀和諧
權力運行“開箱入籠”式的改革,不止于公開、公示,還有對權力的取消、調整、下放和轉移。
深圳市從1997年在全國率先改革行政審批權,至2008年已進行了四輪,共減少審批(核準)事項740項,減幅達65.4%。2009年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193項。今年7月,正式啟動新一輪審批事項清理工作,預計還將減少30%左右。
作為改革先行者的特區(qū),權力的“自身革命”也同樣艱難。
“每動一項權力都會嗷嗷叫,改革需要反復談判,阻力之大超出人們想象。”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敏坦言,對核心權力進行改革調整,可謂“刀刀見血”。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國務院近年來先后5次清理、取消、調整了2183項行政審批事項,占原有審批事項的60%以上。
盡管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社會和輿論層面仍對政府權力過大、干預偏多、管理不善多有抱怨。
溫州是民營經(jīng)濟重地,目前仍承受著經(jīng)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對記者坦言:“不管是經(jīng)濟轉型,還是社會轉型,最終都歸結于政府率先轉型,真正構建一個公共服務型的有限責任政府。”
向服務型政府轉型,在改革權力運行機制的層面就意味著自我限權和分權。
記者在珠三角的順德、中山、深圳等地采訪時了解到,一場以主動、培育、轉移、購買為關鍵詞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正在進行。
在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街道的鵬星社工總部,副總干事舒志勇說,改革后,現(xiàn)在每年約有20%的服務項目是承擔政府部門轉移的職能。
社會組織的培育和興起,既讓政府轉移權力和職能有了可承接的載體,也讓政府對社會服務有了新的認知。容桂街道辦負責人劉英華感慨地說:“和社會組織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和方式相比,政府工作人員確實有差距,有壓力?!?/p>
政社分開實際上是還權于民,分權于社會。全能型政府往往陷入管得太多又管不好的尷尬境地,常常直接面對矛盾沖突,沒有緩沖地帶。
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馬宏認為,下一步社會領域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用市場化改革的經(jīng)驗去破除、清除社會領域中計劃經(jīng)濟的痕跡,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社會活力。
對權力運行改革來說,理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是對權力資源重新配置、權力運行方式重新設計。
一個政府簡政放權、主動限權分權、節(jié)制用權,與市場、社會和諧共治,科學發(fā)展的新格局正在通過改革而慢慢浮現(xiàn)。
“入籠”受制,參與、監(jiān)督保安全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基層圍繞權力運行所做的改革探索,也常常面臨內(nèi)部的阻力,外部的質疑。比如權力公開是否會影響決策效率,所謂改革是否又在走形式,換一任領導是否會變回老樣子等等。
面對權力的監(jiān)督,改革者常常要借助和解放外部與內(nèi)部的雙重推力。
順德區(qū)容桂街道決策和社會咨詢委員會目前已是第二屆,由40名在容桂生活的社會人士、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等組成,都不拿政府一分錢,純粹體現(xiàn)民眾對公共事務的知情、參與、表達和監(jiān)督權利。
有一次,街道計劃搞一次慶典活動,其中一項是打算花40萬元放焰火。計劃提交“決咨委”,當場被否決,委員們說,與其把40萬元“打上天”,不如在“地上”辦點民生實事。
十八大報告強調,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一篇博文這樣評論,一是用制度將行政權力關進籠子,使之“慎”;二是真正賦予百姓摸得著、用得上的監(jiān)督權力,使其“強”。
有行政體制改革領域的學者認為,權力常常不怕來自上層的管束,最怕的是來自司法、輿論和基層的約束。
不少基層改革者建議,整合已有的監(jiān)督力量,重視新型監(jiān)督力量,加強規(guī)范權力運行的制度建設,權力終會“入籠”受制。
許多基層改革者認為,圍繞權力運行的改革不受經(jīng)濟基礎限制,窮鄉(xiāng)富土都能做,關鍵是想不想主動“曬權”和真正接受監(jiān)督、制約。
以權力公開、讓渡、轉移、監(jiān)督等為核心的改革,表面看是權力運行“開箱入籠”,其實質是在多重風險中找出一條安全施政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