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90載波瀾壯闊 感受青年使命擔當
--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大型主題活動“追尋”速寫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青年者,國家之魂,民族的希望。
90多年前,生長于國家積弱積貧之時的中國青年,苦苦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
90多年后,沿著先輩們走過的足跡,一批青年學子踏上追尋之旅,重溫中國共產(chǎn)黨90年光輝歷程,思考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從5月初到6月初,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18所高校的90名大學生,參加了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大型主題活動“追尋”。
一個月來,大學生們組成9路小分隊,分3批出發(fā),前往上海、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海南、四川、重慶、貴州、山東、河南、安徽、陜西、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天津、河北、北京等25個省區(qū)市,進行參觀、學習、體驗。
求知,探索;尋訪,傳承;采擷,收獲。一部部鮮活的黨史、一個個曲折的故事、一張張靈動的面孔,為大學生搭建起追尋路程與信仰、感悟奮斗與犧牲的橋梁。
彎腰低頭,京津冀小分隊的隊員們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狹窄矮小的地道中艱難前行?!澳艽蚰懿?、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讓他們連連贊嘆。
盡管汗水直流,吉林大學的徐明動情地說:“先輩們所擁有的條件太有限了,但卻創(chuàng)造條件,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業(yè)績。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不辜負擁有的好環(huán)境!”
舉起右手,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和四川大學的10名同學在陜西延安棗園中央大禮堂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四川大學的喬壘說:“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能夠在延安重溫入黨誓詞,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也讓我更加清晰地感覺到肩上的擔子和承載著的使命?!?/p>
取代書本文字的,是活生生的實物和革命前輩的真情流露。
鴨綠江畔,四保臨江戰(zhàn)役紀念館。烈士賈衍起犧牲時和身體牢牢凍在一起的步槍,震撼了遼吉黑小分隊的隊員們。那場在天寒地凍之時展開的戰(zhàn)役,先后打退了國民黨軍3個主力師的4次進攻。
南京大學的胡伯彥不禁感慨:“我是學大氣科學的,知道零下40攝氏度是什么概念。在缺乏棉衣及各種補給的情況下,還能戰(zhàn)勝強敵,這種精神意志是驚人的。”
“看到這把槍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擔當。當年,戰(zhàn)士們奮勇在前,爭先恐后,他們是把自己當作使命中最重要的齒輪。這對我們今天啟發(fā)依然很大。我們這一代人也要勇于擔當,為祖國的強大盡己所能。”南京大學的姜夢研也深深被這把槍蘊含的精神感動……
狼牙山下,易縣西山北鄉(xiāng)石家統(tǒng)村。大學生們簇擁著81歲的老黨員閆德書,傾聽歷史的訴說。17歲入黨,一輩子為黨的基層工作勤勤懇懇的閆老,說起自己的事跡時,輕描淡寫。
謙虛的態(tài)度讓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喬夢偉深受觸動,細心的她還發(fā)現(xiàn)老人褲子上打的補?。骸暗绞裁磿r候都要艱苦奮斗,而不能居功自傲,老人家就是‘兩個務必’的最好寫照!”
先輩們的義行壯舉、理想信念,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蘊含著對后繼者的期許。
1919年9月16日這個日子,賦予了一座普通青磚院落特殊的歷史意義。正是那一天,以周恩來、鄧穎超為代表的20名進步青年在這里組成了革命團體覺悟社,開展進步活動,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周恩來還為覺悟社起草了《覺悟的宣言》。
來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森即將大學畢業(yè),他記住了覺悟社成員“青年齊努力,攜手做先驅”的誓言?!霸谶@里,我觸摸到一種責任。”劉森說,“這種責任讓我感覺到動力,有了這種責任平時常說的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承諾?!?/p>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朱德同志故居里,木架床、麻布帳、條桌木椅、桐油燈盞……一如當年。少年朱德就是在這里立下了遠大志向。
“革命先輩自覺承擔起民族大任和歷史使命,他們的人生選擇,值得我們青年去思考,面對充斥著大量物質誘惑的社會該做出怎樣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敝斓峦痉艞壐吖俸竦摚Ю飳h選擇革命道路的經(jīng)歷,讓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尹中南深有感觸。
盧溝橋、大別山、孟良崮、西柏坡……一處處見證歷史的勝地,屹立在那里,用無言的靜默述說著紅色記憶。
難忘的經(jīng)歷,讓南開大學的奎潮寫下了一番感悟:“今天,多姿多彩的中國就是黨的歷史的延續(xù),明天更加美好強大的中國就是我們黨一直追求的信仰,黨的信仰與情懷在時間上連綿不斷,從未更改,并將一直延續(xù)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追尋沒有終點,因為我們黨追尋的步伐還在前進,并愈發(fā)矯健?!?/p>
追尋,沒有終點。追尋,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許多通過報紙和網(wǎng)絡了解“追尋”大型主題活動的大學生們表示,這樣的活動可以加深當代青年對黨史的認知和對黨的熱愛之情。
“‘追尋’活動為我們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實踐中學習黨史的新契機。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一定積極參與其中,感受那紅色激情,收獲那真切感動?!闭憬髮W學生郭騁真誠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