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七連增":跨越半個世紀新輝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10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通訊:跨越半個世紀的新輝煌
——寫在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七連增”之際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董峻、王立彬、張辛欣)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水旱災害頻發(fā),土地、水資源緊缺,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各種不利因素日益考驗著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能力。

    2010年12月。中國向世界宣布糧食生產實現“七連增”,在世界糧食生產史上書寫了嶄新的一頁。

    事非經過不知難,“七連增”為國家的發(fā)展、和諧、穩(wěn)定奠定了新的堅實基礎

    “七連增”是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標志著中國糧食生產登上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的新臺階。

    如果以年份為橫軸、產量為縱軸,我們會發(fā)現,從2004年到2010年這七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劃出了一道優(yōu)美的上揚弧線——

    2004年,46947萬噸,增產9.0%。

    2005年,48401萬噸,增產3.1%。

    2006年,49746萬噸,增產2.8%。

    2007年,50150萬噸,增產0.7%。

    2008年,52850萬噸,增產5.4%。

    2009年,53082萬噸,增產0.4%。

    2010年,54641萬噸,增產2.9%。

    七年,七個堅實的腳印;

    七年,七個沉甸甸的豐收。

    七年中,從高溫干旱到洪災泥石流,從國際糧價波動到種糧成本飆升,我們經歷風雨——

    2010年初,西南5省份發(fā)生百年不遇特大干旱,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1億畝;

    春季農業(yè)生產的關鍵時期,糧食主產省份遭遇大范圍、長時間的低溫寡照;

    夏季,多數省份遭受洪澇災害,111條河流發(fā)生超歷史的特大洪水……

    七年中,從取消稅負到大幅增加投入,從推廣良種到建設大型商品糧基地,我們穩(wěn)步前行——

    2004年,各級財政對農業(yè)的投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2010年,中央財政在年初預算安排“三農”支出8183億元的基礎上,又追加支農資金投入100多億元;

    2010年,在糧食生產的緊要關頭,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相繼出臺冬小麥弱苗施肥補助等政策措施,力度之大、針對性之強前所未有;

    2004年到2009年,全國新增農田灌溉面積6700萬畝,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穩(wěn)步提升了耕地產出能力。

    7年來,7個中央一號文件,始終把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糧食生產能力成為始終不渝的追求。

    2007年,中國提前實現“十一五”制訂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wěn)定在1萬億斤的目標。自此,連續(xù)4年全國糧食總產穩(wěn)定在了這個標準之上。

    近年來,面對不斷發(fā)展的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面對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一些國家不同程度出現了糧食危機。但中國出現的完全是另外一幅圖景——

    糧食播種面積連續(xù)3年穩(wěn)定在16億畝以上,表明中國糧食生產的資源保障正在鞏固;

    2010年糧食平均畝產比2003年提高40公斤,表明科技支撐能力有新的提高;

    2010年有效灌溉面積比2003年增加7600多萬畝,表明抗御風險能力有所增強;

    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2003年提高19.5個百分點,表明農機裝備水平顯著提升;

    ……

    “這是一個標志,意味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wěn)定在1萬億斤水平?!鞭r業(yè)部部長韓長賦說。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連年豐收,為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始終突出“重中之重”、把糧食生產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是實現“七連增”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的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基本自給的方針。

    新世紀以來,我國進入了加快推進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新階段,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xù)穩(wěn)定較快發(fā)展的勢頭。在推進工業(yè)化和現代化的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任何時候都要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xù)出臺的七個關于“三農”的“一號文件”,盡管每年的文件主題各有不同,但一以貫之的是明確提出鞏固和加強農業(yè)基礎地位,穩(wěn)定發(fā)展糧食生產。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一手減免農業(yè)稅收、一手直接補貼農民等措施,效果立竿見影,當年增產糧食775億斤,成為中國歷史上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敝醒朕r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對那一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記憶猶新。

    七個“一號文件”——糧食“七連增”,是巧合,更是必然。

    實現“七連增”,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把科學發(fā)展觀自覺運用到“三農”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國家不斷調整城鄉(xiāng)關系、不斷強化支農惠農政策的必然結果。

    七年間,我國逐步探索出一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 “加法”、“減法”、“乘法”的組合拳:

    做足“加法”——建立對農民種糧補貼制度,實行“四補貼”,補貼資金由2004年的14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5億元。對產糧大縣進行財政獎勵,資金由2005年的5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億元。

    做盡“減法”——從2006年起,全面取消農業(yè)稅、牧業(yè)稅、農業(yè)特產稅、屠宰稅,為農民減輕負擔1300多億元。

    做好“乘法”——從2004年實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以來,糧食收購價格不斷提高,小麥累計每斤提高0.17至0.18元,稻谷累計每斤提高0.23至0.3元,價格信號強烈,效果倍增。

    一系列重大舉措極大激發(fā)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豐收的喜悅掛在億萬糧農的臉上。

    農業(yè)科技進步成為糧食豐收的另一大決定性力量。從主要依靠手工勞作到機械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從“386199”部隊到種糧大戶、種糧能手的轉變,科技這只“看不見的手”在強力推動著糧食豐收。

    近年來,中國糧食增產數量的三分之二依靠單產水平提高。良種覆蓋率已提高到95%以上,糧食單產提高到每畝330公斤。

    今年,面對嚴重災害,全國50萬名農業(yè)科技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及時將農業(yè)科技送到農民手中。

    病蟲害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節(jié)水灌溉技術、防災減災保護性耕作技術和避災技術、農業(yè)機械化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對提高糧食單產和總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始終不渝地重視糧食生產,為糧食豐收提供了堅強保障,也為今后進一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中國人自己養(yǎng)活自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

    2010年,西非國家尼日爾遭遇嚴重饑荒威脅。

    10月16日,第30個“世界糧食日”前夕,該國10萬多名兩歲以下的幼兒,吃到了中國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助的價值百萬美元的食品。

    中國人以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養(yǎng)活全球22%的人口,這一奇跡讓人驚嘆。“七連增”的誕生,是中國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

    2008年上半年,當世界糧食均價一度上漲超過45%,全球糧食儲存跌至1.21億噸的30年最低點,中國牢牢守?。保竷|畝耕地紅線和95%的糧食自給率,從容應對了國際糧價波動,保持了糧食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wěn)定。

    “糧食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大漲。”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表示,“當前我國糧食供需基本平穩(wěn),庫存比較充裕,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國家完全有能力保障市場供應。”

    “中國的成就讓其他國家在戰(zhàn)勝饑餓方面充滿了信心,鼓舞效果非常明顯。”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主任韋安夏說。

    最近,俄羅斯、巴西等國糧食減產加大了全球新一輪糧價上漲壓力,中國“七連增”有望成為國際糧食市場的“穩(wěn)定器”。

    “自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以來,全球糧食供應形勢有了一些改善,但今年下半年糧價上漲壓力加大。”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說,“中國糧食增產對于改變糧食短缺的預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

    不僅如此,成功養(yǎng)活自己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向世界上那些挨餓的人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2005年末,經商中國政府同意,世界糧食計劃署不再向中國提供新的無償糧食援助。就在停止接受援助的當年,中國就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歐盟的世界第三大糧食援助捐贈國。

    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中國廣泛參與和支持配合糧農組織的各項活動。2008年9月,中國宣布向糧農組織捐款3000萬美元成立信托基金,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農業(yè)生產能力。

    從1996年至2010年8月底,中國已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地區(qū)23個國家派遣了800多名農業(yè)援外人員,涉及種植、畜牧、水產、水利、園藝等多個領域,得到受援國政府和民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賞。

    打破“兩增一減一平”的怪圈,實現來之不易的“七連增”,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強農惠農政策的光輝成果,是億萬中國農民辛勤勞動的偉大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農業(yè)農村經濟發(fā)展必將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

    民以食為天,豐衣足食、國泰民安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夢想。倉廩實、天下安,中國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給世界的精彩答卷,必將極大地鼓舞中國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相關鏈接
· 農業(yè)部通知開展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表彰活動
· 四川省2010年前三季度糧食生產整體形勢好于去年
· 《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qū)建設規(guī)劃的實施意見》出臺
· 農業(yè)部部署“三秋”生產工作 籌劃明年糧食生產
· 山東省秋糧豐收在望 糧食生產有望“八連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