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旱區(qū)艱辛背水路:10個人,一匹馬,350公斤救命水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 www.afdelivr.top   2010年03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10個人,一匹馬,350公斤“救命水”——新華社記者親歷石山旱區(qū)群眾艱辛背水路

    新華社南寧3月30日電(記者王志偉)在廣西旱區(qū),持續(xù)旱情導致不計其數(shù)的農(nóng)村水柜干涸,村民完全依靠政府送水、群眾背水生存。在部分不通路的村屯,村民往往要步行數(shù)公里,往返數(shù)小時到山外背回“救命水”。29日,記者跟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龍合鄉(xiāng)明浪村弄蓬屯的10名村民一起體驗了這條漫漫的背水之路。

    在明浪村的一條鄉(xiāng)村公路旁,到處都是光禿禿的,一旁的田地里土地蓬松,因為干旱莊稼無法播種,一棵棵椿樹因為干旱沒有發(fā)芽。

    12時30分,龍合鄉(xiāng)政府的一輛抗旱救災送水車就在這荒涼的路邊停下來,將清水注入路旁的一個臨時修建的取水池里。這些清水,被弄蓬屯的村民稱作“救命水”。弄蓬屯位于大山深處,距離公路5公里,是那坡縣不通路的村屯之一,即使是早已習慣地形的村民,也要1個多小時才能從大山里的寨子走出來。

    陸陸續(xù)續(xù),弄蓬屯的10名村民從大山里走來,每人都背著水桶,他們是來取水點取水的。30歲的周氏討背著水桶走來,這位漂亮的壯族女子出生在弄蓬又嫁在弄蓬。挑水隊伍里還有64歲的周大潔、62歲的韋四面等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

    周氏討告訴記者,屯里的每個人一次可以背水30公斤,而馬卻可以馱水50公斤,是最主要的勞動力。

    說到馬,村民們開始傷心起來。弄蓬屯原來總共有3匹馬,每天都要外出馱水兩趟,供給村里的殘疾人和孤寡老人。就在3月18日,一匹馬在馱水回到村口的一刻忽然累得倒地不起,死了。還有一匹馬,本來今天是要來背水的,早晨它的主人卻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因為馱水背部嚴重受傷,暫時無法勞動了?,F(xiàn)在,村里可以用來馱水的就只有眼前這一匹馬了。

    12時50分,人背加馬馱,350公斤“救命水”準備妥當。長長的背水隊伍準備出發(fā)。弄蓬屯有13戶人家44人,弄蓬屯的村民每天都要背兩趟水回去,每次往返近3個小時,才夠給屯里人飲用。

    即使是這近3個小時的路程,也被村民認為是一件“幸?!钡穆烦?。原來,從2009年8月份開始,弄蓬屯的水柜干涸之后,村民要先步行1個多小時走出大山,再沿著屯級公路前行1個多小時到明浪村部所在地上足門屯取水,往返要近5個小時?,F(xiàn)在,龍合鄉(xiāng)已經(jīng)組織送水隊把水送到路旁,使村民們節(jié)省了2個小時的路程。

    隨著背水的隊伍前行,記者的身上并沒有背水,卻感覺有千鈞在身,步子異常沉重。

    腳下是嶙峋的石頭,即使鞋底并不單薄,也覺硌得生疼。一路向上攀爬,時時刻刻都需要異常小心地盯著腳下的路,一個走神的瞬間,就有摔倒的危險。其實,通往弄蓬屯的山路本來并不能算是路,只是在這大石山里被村民們走出來的一條便捷通道。亂石林立,沒有任何一個平的地方;山坡陡峭,斜度超過60度。

    記者很想手腳并用,卻最終放棄這種想法,咬牙堅持。一看時間,13時06分,才行走不到20分鐘的時間,已是氣喘吁吁,無法開口說話,只聽得見自己大口喘氣的聲音。

    40歲的村民周福英告訴記者,就在今天早晨,他5點鐘從家里出發(fā),剛剛送自己8歲的兒子到村小學去讀書,要步行近3個小時。因為村子小,只有13戶人家,不能修建公路,村民們外出一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繼續(xù)前行,即使是在這并不炎熱的季節(jié),仍然汗流浹背。村民們背水早已很有經(jīng)驗,有人用沒有蓋子的水桶背水,怕水灑出,便用樹葉蓋在水的表面,竟然十分有效,滴水不灑。

    13時30分,記者體力透支,渾身無力,已是寸步難行。用手扶住路旁的石頭攀爬,手觸摸到的是一塊塊已經(jīng)干透的苔蘚。村民告訴記者,前面的馬也累了,但是不能停,要一直趕到屯里才能讓它休息。

    13時38分,背水隊伍終于在一塊稍微平坦的地方停下來休息。

    短暫的休息之后,記者雖然十分不情愿,腿軟軟的,卻必須繼續(xù)前行。累得一路無言,悶頭前進,前面的路是一個大大的下坡,幾次都幾乎摔倒,一路跌跌撞撞。終于,幾所木頭搭建的房子出現(xiàn)在眼前。

    記者走進村民四面通風的房屋,才猛然發(fā)現(xiàn),這個屯幾乎所有能背得動水的人都出來背水了。沒有外出背水的十多人,全是70歲以上的老人和身有殘疾之人。記者也忽然明白,目前僅有的能勞動的這匹馬,是多么的寶貴。

    來到38歲的村民李光潔家,只見他家門口的水缸沒有一滴水。李光潔說,挑回的兩桶水只夠用一會兒,還要在天黑之前再去挑一次。

    弄蓬屯一直靠天吃水,每年在雨季的時候儲存雨水,共有3個大水柜,保障一年的飲用。然而,這三個水柜的儲水量卻往往不足。目前的干旱,已經(jīng)使屯里人的飲水陷入絕境。

    27歲的周福旺是目前留在屯里的最年輕的小伙子。他告訴記者,他之前在廣東打工,過年之后接到父親的電話,讓他必須回來挑水,因為家里的兩個老人根本挑不動水了。

    周福旺說:“現(xiàn)在天一直旱,再這樣下去就沒法種今年的玉米了,那樣的話我就必須要外出打工,賺錢給家里買糧食,到時候怎么挑水?我不知道?!?/p>

    隨記者一起走進弄蓬屯的明浪村支書莫正觀告訴記者,弄蓬屯一直期望能夠搬遷到路旁去,獲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相關鏈接
· 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向旱災災區(qū)捐贈活動 三企業(yè)捐款億元
· 云南實施農(nóng)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特別行動應對旱災
· 西南旱災蔓延湘西 新晃11萬余人飲水困難
· 中央有關部門積極采取行動應對西南特大旱災考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wǎng)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