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劉昕 唐召明)國旗護衛(wèi)任務是全部慶典活動的“開篇之作”,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在慶典活動開始后第一個出場,結束時最后退場。9月中旬,記者走進訓練場,探訪了這群正在緊張訓練的國慶護旗兵。
炮響出發(fā) 炮停到位——4分20秒分秒不差
“護旗方陣和閱兵方隊有一個最大不同。”曾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擔任過國慶50周年閱兵特警方隊總教練的國旗護衛(wèi)隊大隊長劉會成說,閱兵方隊主要是踩鼓點,而護旗方陣則要卡時間:4分20秒,分秒都不能差。
劉會成說,慶典活動開始后,禮炮鳴響。伴隨第一聲炮響,國旗護衛(wèi)隊隊員托槍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出發(fā),到達國旗桿基座后列隊站好、放下槍。這時,最后一聲禮炮剛好結束,護旗行動全程的時間共4分20秒。
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行舉槍禮,護衛(wèi)國旗升起后,將持槍站立約3個小時,直到慶典活動結束,是耗時最長、動作最多、難度最大的方陣之一。
169步寓意從1840年至今的不平凡歷程
國旗護衛(wèi)隊護旗的程序,與國慶50周年慶典活動大體相近。
慶典活動開始后,國旗護衛(wèi)隊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cè)平臺出發(fā),沿中軸線行進。
隨后,指揮員下達“正步走——”口令,護衛(wèi)隊齊步變換為正步,共169步,然后由正步變換為齊步。護衛(wèi)隊官兵齊步、正步行進距離共185米、247步。
當護衛(wèi)隊行進至國旗桿基座草坪南沿,成6列32路橫隊面向天安門,持槍站立。護旗組將國旗交于升旗手,升旗手接過國旗,掛旗、解旗,做好升旗準備。開始升旗后,護衛(wèi)隊員行舉槍禮,用時47秒,直到升旗儀式結束。
一位正在訓練的戰(zhàn)士告訴記者,與國慶50周年慶典活動國旗護衛(wèi)行動相比,這次國旗護衛(wèi)的寓意更為明確。例如,國旗護衛(wèi)隊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cè)平臺出發(fā),寓意新中國是由無數(shù)人民英雄的犧牲獲得;正步行進的169步,則寓意從1840年至今169年的不平凡歷程,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滿懷信心,走向未來。
國旗和帶隊警官的指揮刀都專門定做
“國慶升旗儀式護衛(wèi)任務共由200名官兵擔負,分為護旗和升旗兩個部分?!眹熳o衛(wèi)隊政委李強說。
護旗方陣196人的規(guī)格為3+1+12×16。即:旗組3人,其中1名擎旗手擎國旗、2名護旗手掛56-1式禮賓沖鋒槍,帶隊警官1人,佩帶指揮刀和77式手槍。隊員192人成12路16列隊形,攜帶56-1式半自動禮賓步槍。升旗組的4人,包括2名升旗手和2名國旗哨兵。護衛(wèi)隊官兵統(tǒng)一穿馬靴,所用國旗規(guī)格為5米×3.3米,與現(xiàn)行升旗使用的規(guī)格相同。
“國旗旗桿長3.78米,國旗重1.5公斤?!鄙砀撸保福姑椎那嫫焓智ü?,說起手中的國旗就滔滔不絕,平時訓練用的國旗上有拼縫的線痕,國慶當天的正式用旗將專門定做,是一整塊,沒有拼縫……
帶隊警官王丙乾透露,閱兵當天,他佩帶的指揮刀也將專門定做,刀面上有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的相關字樣。
升旗手人選有兩個 還沒最后確定
升國旗和護國旗一樣,也是升旗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護旗方陣不同的是,慶典升旗儀式上的升旗手將從武警天安門支隊國旗班中產(chǎn)生。目前已有兩個人選,一位是國旗班班長高紅甫,另一位是國旗班副班長劉巖。
有著7年兵齡的二級士官高紅甫身高1.88米,他擔負升旗手以來,已近2000次將國旗升到天安門的上空,從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失誤。
高紅甫告訴記者,升旗的程序,包括從擎旗手的手中接過國旗,轉(zhuǎn)身,在國旗桿上掛好國旗,然后解開國旗,按動升旗電鈕,再向空中展開國旗?!吧焓值墓α?,就體現(xiàn)在這一接、一轉(zhuǎn)、一掛、一展。”他說,每個動作看似簡單,但要做到“零失誤”,背后卻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芭e啞鈴,我經(jīng)常一練就是幾百次?!?/p>
來自山東聊城的劉巖比較靦腆,雖然剛21歲,卻已入伍近4年。平時,如果班長探親,他就擔任升旗手。在他印象里,升旗中最難的訓練就是展旗的力度和技巧。為了早日過關,劉巖的胳膊練得腫得老高,手連筷子和筆都握不住。
“不論誰在國慶60周年的慶典活動上擔任升旗手,都要把中國軍人的最好形象展示給世人,為國爭光!”高紅甫和劉巖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