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到達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qū)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 www.afdelivr.top   2008年0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極長城站1月7日電(記者 張建松)茫茫南極內陸冰蓋的高原地區(qū)不僅氣候惡劣,而且高原反應對考察隊成員也是一大挑戰(zhàn)。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6日到達海拔3000米以上的南極高原,目前隊員們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良好,車輛及設備狀況正常。

 

    12月22日,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臨行前合影。當日,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正式啟程,向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區(qū)域挺進。這是我國科考隊員繼2005年1月18日成功實現(xiàn)人類首次從地面到達冰穹A之后,再一次奔赴南極“冰蓋之巔”。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據(jù)考察隊隊長孫波通過衛(wèi)星電話介紹,截至1月6日,考察隊已行進到海拔3156米、距離中國南極中山站947公里處。但連日來,冰蓋表層雪比較松軟,車輛行進緩慢,耗油量增加。

    為及時掌握隊員們的高原反應狀況,進入海拔3000米的高原地區(qū)后,隨隊醫(yī)生唐德培對隊員們進行了“高原病癥狀評估”。這項工作是配合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對南極內陸考察“低氧高寒”環(huán)境下的人體醫(yī)學和保障進行科學研究的一部分。

    據(jù)專家介紹,由于南極內陸氣溫很低,寒冷將加速人體對氧氣的需求,內陸冰蓋的海拔3000多米,相當于普通高原海拔4000多米的缺氧環(huán)境,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地區(qū)相當于普通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缺氧環(huán)境。缺氧對人體各系統(tǒng)均有影響,導致人體勞動能力降低,急、慢性高原病的發(fā)生就是缺氧的綜合反應。

    在中國此前的南極內陸冰蓋考察中,曾有一名隊員在海拔4033米處發(fā)生過嚴重的高原反應。為防止這類事件再次發(fā)生,在此次南極內陸冰蓋考察之前,考察隊候選隊員曾專門到西藏進行選拔訓練,個別隊員因低氧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不佳而落選。

    此外,考察隊還攜帶了大量急救器材和藥品。在考察過程中,隨隊醫(yī)生每天對隊員的血壓、血氧飽和度進行檢測,在到達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區(qū)后,還將監(jiān)測隊員的心、腦、肺、血液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全面展開高寒復合低氧的生理學和醫(yī)學研究。

中國首次在南極內陸冰蓋部署地震觀測臺站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正在向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前進的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4日在距中國南極中山站806公里的雄鷹營地附近成功安裝了一套低溫寬頻地震觀測設備。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極內陸冰蓋部署地震觀測臺站。

    考察隊隊長孫波在銥星電話中說,為保證地震觀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避免人為噪音干擾,考察隊員選擇在離雄鷹營地500米以外的地方安裝地震觀測臺站設施。此外,在到達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后,考察隊還將部署第二個地震觀測臺站。

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平安穿越冰裂隙密集區(qū)

    新華社“雪龍”號1月3日電(記者張建松)幽深莫測的冰裂隙,是南極內陸冰蓋考察的一大“攔路虎”。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近日平安穿越一片冰裂隙密集區(qū),截至2日已行進至距離中國南極中山站670公里處。

    據(jù)考察隊隊長孫波在銥星電話中介紹,1月1日,內陸車隊在行進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冰裂隙。第一輛雪地車開過后,便能看到露出雪面的冰裂隙,冰裂隙寬約60厘米至70厘米,與雪橇“腳”的寬度相當。車隊為此采取的辦法是讓前車探路,發(fā)現(xiàn)裂隙后讓后車繞行。車輛最終全都安全通過冰裂隙密集區(qū),沒有出現(xiàn)問題。

 
 
 相關鏈接
· "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5日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
· 中國首次在南極內陸冰蓋部署地震觀測臺站
· 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平安穿越冰裂隙密集區(qū)
· 海洋局:我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開始全國選拔隊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wǎng)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