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吐魯番(新疆)8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鴻墀 劉宏鵬)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3日在此間說,中國很可能在3至5年后聯(lián)合有關國家,正式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方面申報古“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
童明康在新疆吐魯番召開的“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國際協(xié)商會議”上表示,本次會議將爭取形成一個關于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動綱領。他說,在行動綱領的統(tǒng)一指導下,有關國家將用3到5年時間,做好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遺產本體保護、環(huán)境整治、展示宣傳等工作,為正式申報奠定基礎。
童明康說:“在此基礎上,相關國家將共同編制申報文本,正式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申報?!?/p>
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共50多名官員、專家、學者出席此次會議,探討做好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遺準備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機制。
童明康說:“中國建議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組織協(xié)調下,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設立國際工作小組。”
他說,工作小組將定期召開協(xié)商會議,組織開展跨國專業(yè)交流,深化沿線有關文化遺產點的價值認識,探討并形成跨國申遺的文本準備模式和工作程序。
“絲綢之路”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西經南亞、中亞直達歐洲,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長達4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連接黃河流域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希臘文明、歐亞草原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長的陸上商貿和科技文化交流之路,并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文化遺產。
童明康說,為更好地保護、研究、管理和展示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xié)調下,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就開始探尋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途徑。
上世紀80年代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關注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的價值認定,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組織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考察。2003年和200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又相繼組織兩個專家考察團,對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進行申遺調研。
童明康說:“目前,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遺時機已日臻成熟。中國作為絲綢之路起始國,愿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一起,為促進此項工作的開展作出積極努力?!?/p>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地區(qū)部項目專員景峰表示,對于人類有普遍意義的世界遺產應是超越國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鼓勵各國開展跨國的遺產保護。
中國曾選擇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產點進行單獨申遺。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中國曾提出吐魯番盆地處的交河故城申遺,并提交了申報文本,后因準備不足而撤回申報。
童明康說:“在正式聯(lián)合申報的前期,中國將加強對絲綢之路沿線文物古跡的保護和修繕,中國政府投資4.2億元正在實施《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文物搶救保護計劃》?!保ㄍ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