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6月10日電(記者 王立武)在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黟縣面向全國率先推出“文物建筑保護愛心認領”活動。
黟縣將建立“文物建筑保護認領”專門網站發(fā)布相關資訊,并為認領者建立專門檔案,定期向認領者通報保護和管理情況,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保護活動。全部活動的主題為“讓愛心穿越時空,讓人類共享文明”。
黟縣自秦代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境內保存了大量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具有典型地方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古村落。2000年11月,該縣的西遞、宏村作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黟縣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他文物建筑多達3700多處。
近年來,黟縣出臺了一系列管理保護辦法,投入專項資金4000多萬元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并將西遞、宏村古村落核心區(qū)內的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悉數遷入新區(qū)。當地群眾也紛紛自發(fā)成立民間保護協會,制定村規(guī)民約,形成了政府與民間聯動的保護網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fā)展,該縣歷史文化遺存保護難度日益加大,僅文物建筑就有40%以上亟待搶救維修。
黟縣文物保護與管理部門此次推出的“文物建筑保護愛心認領”活動,旨在面向全球喚起人們對世界遺產的保護意識,并尋求保護資金以及包括新技術、新材料、新辦法等在內的各類保護管理信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