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申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規(guī)劃、房管、消防、建設等7個部門,蓋完公章,得兩個月?!鄙綎|省聊城市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中層負責人王兆龍介紹,“現在,這些部門都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有窗口,所有部門同時審核,5天時間便可辦結?!?/p>
山東省開展“政府提速”工作以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全?。保穫€市中的16個市、119個縣(市區(qū))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省政府35個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工作部門,已有28個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窗口。濟南、青島、淄博等市還將集中審批制度向鄉(xiāng)鎮(zhèn)延伸,普遍建立了鄉(xiāng)鎮(zhèn)、村便民服務點。并聯(lián)式審批、首問責任制、承諾服務等以往在企業(yè)服務窗口才能見到的服務方式,目前在山東的政府行政工作中已較普遍。各行政審批中心普遍建立了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規(guī)章制度,有效解決了行政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目前,全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年辦件量400多萬件,群眾滿意率在95%以上。
行政審批改革帶來的“政府提速”,既方便了群眾,也解放了干部。省經貿委投資規(guī)劃處每年審批項目五六百個以往大家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聽匯報、看報告。改革后,限額以下技術改造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把生產經營權完全交給企業(yè)。以前,一個縣級企業(yè)要上個項目,需要層層行文轉報,紅頭文件要發(fā)兩三個,現在這些文件、公章都被一張項目備案表格所替代,大大節(jié)省了政府部門和企業(yè)的工作時間。(記者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