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28日電(記者周之江)入春以來,貴州省安龍縣千余名機關黨員干部組成“三農”服務團,深入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287個村,傳政策、講法律、授農技、助春耕,在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扎實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農”服務團從農民群眾所急、所盼、所需的事做起,把田邊地頭助耕促農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堂課。新年剛過,1000多名素質高、業(yè)務精、能力強、作風硬的機關黨員干部迅速組成32個服務團,分赴287個村當起了“春耕生產服務員”。
“三農”服務團多方籌措支農惠農資金500多萬元,增糧豐產工程資金100多萬元,組織了16輛“支農快車”,義務為群眾送去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物資?!叭r”服務團還籌措春耕備耕資金3000多萬元,備足了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協(xié)調縣農資部門到村設立農資超市,確保了農民買得到、買得起、放心用。
如何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三農”服務團在宣傳上采取通俗易懂、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當起了先進性教育宣傳員。一支支“中央一號文件宣講團”把惠農政策變成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帶去了《安龍縣服務“三農”工作宣傳手冊》《安龍縣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讀本》等鄉(xiāng)土讀物6000多冊,印發(fā)宣傳資料萬余份,通過趕集時集中發(fā)放、送資料上門、廣播電視網絡宣傳、各村辦宣傳欄等,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送到田間地頭。
“三農”服務團還從政法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普法小分隊”和“巡回法庭”,通過以案說法、開辦農民法制夜校等,對群眾進行農業(yè)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農民工維權等方面的培訓。“三農”服務團還投入70多萬元經費,一方面通過辦科技講座對農民進行玉米肥球育苗移栽、水稻旱育稀植、烤煙種植、經果林管護、草地畜牧等農技培訓330多場(次),培訓農民2萬多人。
目前,“三農”服務團將各種資金進行整合,將人財物等捆綁使用,形成合力,實現效益最大化,積極籌措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陸續(xù)開工建設珠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坡改梯、人畜飲水解困、通村公路等工程,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
新橋鎮(zhèn)荷花村是安龍縣有名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明星村”,規(guī)?;l(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了黨員陳貴興、詹付能、肖朝書等群眾搶手的“土專家”“田秀才”。在服務團的組織下,農技之星帶著技術和器械走村串戶,開展種植養(yǎng)殖義務培訓,深受群眾歡迎。
服務團在種養(yǎng)型村突出發(fā)展優(yōu)質稻、金銀花、食用藕等特色作物,推廣“小草場、大牛圈、大菜園、大果園”等種植養(yǎng)殖模式;在鄉(xiāng)村旅游型村充分挖掘厚重的民族文化和風情,運用原生態(tài)的農特產品發(fā)展“農家樂”系列旅游;在工礦企業(yè)型村著重加強引導協(xié)調,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在扶貧型村重點實施整村推進和產業(yè)化發(fā)展,積極開展“綠色證書”“陽光工程”“雨露工程”和“女性素質工程”等培訓,達到“培訓一人、脫貧一家”的效果。興隆鎮(zhèn)狗廠村年近七旬的老黨員王佩能說:“‘三農’服務團是我們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參謀部’‘智囊團’?!保ㄍ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