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在全國天氣會商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對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進行專題部署,要求防汛、抗旱兩手抓,進一步提高敏感性和針對性,及時準確分析天氣氣候特點,做好防汛抗旱預測預報服務及預警信息發(fā)布工作。
矯梅燕指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天氣呈現(xiàn)異常性,氣候監(jiān)測顯示,1月1日至5月10日,長江中游地區(qū)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為近50年來同期最少。降水量持續(xù)偏少導致江河、湖泊及水庫水位異常偏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旱情突出,對農業(yè)生產及人畜飲水造成了嚴重影響。南方大部干旱的同時,廣東、廣西等地局部出現(xiàn)強降雨,強對流天氣引發(fā)次生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面對復雜的天氣氣候形勢,矯梅燕提出四點要求:一要認清形勢,加強責任感。各單位要進一步落實汛期氣象服務責任制,主要領導關鍵時刻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增強緊迫感及敏感性,充分認識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防汛抗旱面臨的嚴峻形勢,將汛期氣象工作放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力求工作到位,力爭萬無一失。
二要針對當前災害性天氣的特點,防汛、抗旱雙管齊下,針對當前天氣切實做好預測預報服務工作。要認真研究干旱地區(qū)的降水量特點,提高降水量分析的科學性和技術性;切實做好防汛抗旱的氣候預測和中期、短期天氣預報工作,將氣象服務工作與水資源及農業(yè)生產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對旱情、澇情預報預測能力,提高強天氣以及引發(fā)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能力;強化國家級業(yè)務單位對省級氣象預報預測和服務工作的指導,確保強天氣過程不漏報。
三要密切關注突發(fā)性天氣過程,強化預警信息發(fā)布能力。進一步提高災害性天氣和突發(fā)天氣的預警信息制作和發(fā)布能力,暢通預警信息傳播渠道,做好對預警信息傳播的跟蹤工作,有關職能司要做好部署檢查,確保決策者與廣大人民群眾在第一時間接收預警信息。
四要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工作的宣傳報道,及時發(fā)布權威科學信息,普及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知識,引導社會公眾科學認識全社會參與和支持氣象災害防御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能力。(記者孫楠 吳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