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國土資源部和科技部有關負責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與五礦勘查開發(fā)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啟動并共同承擔科技部在“中非科技伙伴計劃”下設立的“厄立特里亞中南部地區(qū)銅多金屬礦產資源潛力評估合作研究” 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這是我國科技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大型企業(yè)以及科研院校聯合探索礦產資源“走出去”新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體現了科技引領、基礎地質先行、企業(yè)聯動、快速突破的境外地質礦產勘查國際合作的新思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啟動儀式。
汪民在講話中表示,2008年、2010年,國土資源部先后與科技部舉行兩次部際會商,就充分發(fā)揮科學技術對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guī)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引領支撐作用以及加強部門協作、聯合實施重大科技計劃等達成了廣泛共識??萍疾康膰H科技合作計劃在支持傳統地學研究的同時,首次支持在境外礦產資源成礦規(guī)律和調查評價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批準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聯合申報的厄立特里亞中南部地區(qū)銅多金屬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合作研究項目。同時,國土資源部與厄立特里亞能源礦業(yè)部于2009年中國國際礦業(yè)大會期間簽署了在地質礦產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0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厄立特里亞地質調查局就雙方開展實質性合作達成了一致,為項目的啟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汪民強調,在國內礦產勘查領域,我國已經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yè)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并在指導地質找礦工作中日益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境外礦產勘查開發(fā)方面,由于起步較晚、成功經驗不是很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探索建立一條快速實現境外礦產勘查重大突破的新路子。厄立特里亞項目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五礦公司的共同投入,旨在探索“以國際合作為支點,科技引領、地質先行、企業(yè)聯動、快速突破”的境外地質礦產勘查國際合作的新思路,為我國探索建立地質工作“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的新機制提供了有益借鑒和經驗。
曹健林認為,這個項目以科技為紐帶,通過財政投入帶動企業(yè)投入,降低了企業(yè)“走出去”的風險,是創(chuàng)新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機制和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成果。
據了解,這個項目由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五礦勘查開發(fā)有限公司聯合投入1077萬元。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境外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局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地調中心、航空遙感中心以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組織實施,開展以地球化學填圖為主,配合遙感解譯等開展?jié)摿^(qū)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圈出礦產勘查靶區(qū),并由中國五礦集團登記礦權開展后續(xù)的勘查開發(fā)工作。
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外交部、中國五礦集團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湖北省有關項目承擔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有關負責人參加項目啟動儀式。(劉振國 王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