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shù)貢r間2月22日結束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各國科學院院長匯聚一堂,共商科學院造福社會和應對挑戰(zhàn)之道。其間,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介紹的中科院促進國家發(fā)展的經(jīng)驗受到格外關注。
在這場“科學院在社會”的專題研討會上,主持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的Daniel Shaffer博士開宗明義地提出,過去十多年來,各國科學院在為社會發(fā)展提供科學建議方面已經(jīng)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相比于公眾的期待仍嫌不足。
另一方面,科學院自身的發(fā)展也受到挑戰(zhàn)。英國皇家學會國際科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Tracey Elliott指出,各國科學院的發(fā)展面臨資金、保持獨立性、重建公眾對科學的信任以及新媒體傳播方面的挑戰(zhàn)。如果應對不當,則會導致公眾對科學院咨詢報告的質疑和疏遠。
德國科學院秘書長Jutta Schnitzer-Ungefug和墨西哥科學院院長Rosaura Rui z Gutierrez則分別認為,科學院院士的老化和科學院院士女性比例過低也是困擾他們的一大問題。
在發(fā)言中,白春禮認為科學院只有更好和更加全面地為國家服務才能有效應對它面臨的挑戰(zhàn)。白春禮列舉了中國科學院在為國家服務方面取得的眾多令國際同行仰慕的成績。
在過去十多年,中科院院士獲得了12個國家最高科技獎中的10個,獲得了31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的18個,建立了30個重點科學學科。就具體的項目而言,中科院在載人航天、探月、青藏鐵路工程、基于納米材料的綠色印刷、量子通訊、油田生成理論等方面也取得了斐然成績。
中科院也勇于改革,取得了多個“第一”。它第一個建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前身的研究基金、第一個采用如今演變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開放實驗室戰(zhàn)略、第一個建立和剝離高技術企業(yè),也在國際合作方面作出了諸多“第一”。
正是在這些成績驅動下,中科院長期以來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自身的成長也得到了大量支持。
“科學院的核心使命就是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基礎上探索科學真理。”白春禮說。
同時,白春禮坦承中國科學院也面臨如何保持科技領導地位、吸引高層次人才等方面的挑戰(zhàn)。他還強調,中科院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很多特殊條件,其模式并不能被其他國家簡單拷貝。
盡管如此,一位來自南非科學院的與會者還是提出中科院應該總結成功經(jīng)驗,為更多發(fā)展中國家新建科學院服務。
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一直努力支持著發(fā)展中國家的科技發(fā)展,它通過與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合作提供獎學金為發(fā)展中國家科技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中科院也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建立了聯(lián)合實驗室。今后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強。
與會的各國科學院院長和代表紛紛提出,應對21世紀人類發(fā)展的挑戰(zhàn),各國科學院應該大力加強國際合作,這種合作可以體現(xiàn)在促進女性科學家發(fā)展,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和共同幫助新組建科學院的發(fā)展中國家等方面。
為期5天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會議之一,本次年會共開設了幾百個專題討論會和論壇,吸引了數(shù)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與會。從本屆年會開始,華裔科學家黃詩厚將開始擔任為期1年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