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北京市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fā)布北京市1至11月經濟運行數據,11月份CPI同比降1.3%,降幅連續(xù)3個月縮??;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9%,連續(xù)4個月降幅縮小。國家統(tǒng)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邢志宏表示,CPI、PPI降幅持續(xù)縮小,表明市場需求上升,經濟活躍程度逐步提升。
對比11月全國CPI同比增長0.6%的數據,北京市CPI為何仍為負增長?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部于國慶分析,北京市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比重低是CPI上升較慢的主要原因。2008年,全國居民食品支出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37.3%,同期北京為24.8%。2009年1至10月份,北京居民食品支出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進一步降至24.3%,因此食品價格波動對北京CPI指數變化的影響要小于全國。目前,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及交通、醫(yī)療、通信等服務價格的變化對北京CPI影響更明顯,而北京上述商品和服務的價格2009年持續(xù)走低。
前11月,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6%,降幅比1至10月縮小0.1個百分點。“預計2009年底、2010年初,北京CPI將由負轉正。”邢志宏認為,北京CPI轉正后,不會迅速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因為從全球經濟情況看,外需低迷還會持續(xù)較長時間,而內需市場2009年的高增長主要為政策拉動,市場自發(fā)的需要還偏弱,需要保持刺激消費政策的連續(xù)性。
近期蔬菜、食用油等消費品的價格上漲,引發(fā)消費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對此,北京社科院副院長梅松表示,至少在2010年上半年,北京CPI即便轉正也會保持溫和增長,不會影響到宏觀經濟的走勢。他認為,此前通貨膨脹一大原因是輸入型通脹,而現在美元走強,國際市場上原油、大宗商品價格又進入下降通道,輸入型通脹還難以形成。因此,CPI走勢將主要隨國內經濟的活躍而逐步上調。(涂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