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韓國就有關國家輸韓蒜薹中異菌脲超標問題進行了預警。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企業(yè)和大蒜種植者:大蒜及其制品是我國單項創(chuàng)匯額最高的農產品品種之一,切莫違規(guī)使用異菌脲,以免引起爭端,影響出口。
近幾年來,我國大蒜及蒜制品出口貿易發(fā)展十分迅速,出口量連創(chuàng)歷史新高,2008年我國出口達150余萬噸,出口貨值突破8億美元,遍及158個國家和地區(qū),已連續(xù)成為我國單項出口額最大的農產品,居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位。
異菌脲(iprodione),又稱異丙定、咪唑霉、桑迪恩,為二甲酰亞胺類高效廣譜、觸殺型殺菌劑,殺菌譜廣,主要防治對象為葡萄孢屬、叢梗孢屬等引起的多種蔬菜、果樹和果實貯藏期病害,如對蘋果斑點落葉病、蔬菜灰霉病等均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一度成為蔬菜種植者防治灰霉病的當家品種,在大蒜及蒜制品的生長期、貯藏期應用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
據悉,日本、韓國、美國對異菌脲在蒜及蒜制品的殘留限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均為0.1ppm;歐盟對異菌脲的使用限制更嚴,從2009年起禁止使用異菌脲制造農藥,直接將其從農藥名單上予以剔除。中國對異菌脲的限制也較為嚴格,登記作物僅為蘋果、番茄、香蕉和油菜,并未在蒜上登記。違規(guī)在蒜及蒜制品生產、貯藏過程中使用,極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建議,嚴禁違規(guī)在蒜及蒜制品上使用異菌脲。大蒜種植者一定要慎重選擇病蟲害防治藥物。對于藥物的使用,力爭做到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堅決杜絕使用含有異菌脲成份的藥物用于大蒜及其制品。 (蘇保樂 張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