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回頭看08年這一年,好多我們的鄰居其實也面臨挑戰(zhàn),像發(fā)生在印度孟買的恐怖襲擊,泰國政局的動蕩,包括尼泊爾的政權等等,包括韓國也在面臨金融危機,其實和我們一樣,也面臨很大的貨幣貶值(壓力)等等,那么我們如何在與亞洲鄰居的交往當中,既相處相交,還要在金融危機情況下相助?
楊部長:有人也跟我說,說最近我們周邊好像出了不少事不太穩(wěn)定,你剛才提出的這些事件,我想背后都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為某些國家處于政治、經濟的轉型期,有的是因為一些極端的思潮、恐怖主義在作祟,有的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外來因素,比如說金融危機。因此亞洲國家非常需要來加強溝通與合作。你知道我們的政策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我想對“善”和“伴”兩個字做一些我個人的解釋,我覺得“善”就是希望鄰居好,希望鄰居政治上穩(wěn)定,希望鄰居經濟發(fā)展,那么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我們都是在一條船上;“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真誠的合作伙伴,我覺得在保持亞洲的政治穩(wěn)定,在應對金融危機和打擊恐怖主義等各方面,中國作為一個亞洲的大國、一個經濟正在不斷發(fā)展的國家,我們應該為亞洲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不斷地作出重要的貢獻。
記者:在新的一年中,中俄之間關系的發(fā)展,其實又出現(xiàn)了一個年份,是60年的概念。
楊部長:對。
記者:因為從前蘇聯(lián)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到現(xiàn)在整整是60年了,這一年會有什么樣的動作,怎么評判過去這60年中俄之間所走過的道路?
楊部長:中俄之間有好多的大事,是需要我們去好好慶祝的,比如說中俄建交60周年,還有2009年將在中國舉辦俄語年,后年(2010年)要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現(xiàn)在兩國的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發(fā)展得很好。就2008這一年,胡錦濤主席同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就進行了五次會晤,這種高層的互訪、會晤對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會起到很大的推進的作用。那么這個地方我一定要提一下,就是我們國家發(fā)生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時候,俄羅斯既派出了救援隊,又派出了醫(yī)療隊,他們還派了米-26直升機,來幫助我們解決堰塞湖的問題,(特別是)堰塞湖搶險工作中的難題。我們一些受災地區(qū)的兒童受到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的邀請,到俄羅斯各地區(qū)療養(yǎng),一共去了1000多名學生,有的學生在去之前,還受到了胡錦濤主席的接見,孩子們都高興極了。后來溫總理在訪問俄羅斯的時候也講了,說這些孩子們是中俄友好的使者。我相信孩子們,以及接待他們的俄羅斯的孩子們,都會成為將來中俄友好關系發(fā)展的橋梁。
記者:所以透過09年在中國(舉辦)俄語年,和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能看到,在這兩個鄰居的交往中,文化、民間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在外交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
楊部長:俄羅斯的文化我剛才講了是光輝燦爛的,那么我們現(xiàn)在恐怕對俄羅斯的一些老歌比較熟,特別是像我們這一代人。我在想,時代是在發(fā)展的,我們兩國的年輕人應該進行更多的接觸。在50年代的時候,中國有很多留學生能夠講非常流利的俄語,現(xiàn)在當然也有這樣的人才,但是我認為還是不夠。語言是文化的基礎,所以我們認為,搞俄語年,搞漢語年有著非常深刻的長遠的意義,我們雙方都在商量,如何把這兩件事情辦好,為中俄兩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交流,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記者:談到08年的時候還有一個30年。中日之間在08年的時候正好是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0年,而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正好是鄧小平30年前拉開改革大幕的時候訪問的日本,您怎樣看待在這個30年的?以及大家都比較關注的2008年胡錦濤主席的暖春之旅?
楊部長:確實這幾年中日關系有了不平凡的經歷。這一次,胡錦濤主席同福田康夫首相簽署了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這是一份很重要的政治文件,對兩國在新世紀關系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長遠的指導意義。
楊部長:說來也巧,日本方面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和簽署這次聯(lián)合聲明的是父子倆人:已故的福田赳夫首相和福田康夫先生兩位。在日本方面,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政治家,很多的公眾不斷地致力于推進中日關系。這次奧運會的時候,當日本運動員拿著中國和日本國旗進場的時候,他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所以我覺得我們作為外交官,還是要更多地為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來架橋鋪路。
記者:回頭去看這30年中日之間的發(fā)展,也看到了中間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刻,但是這兩年,明顯發(fā)生了變化,盡管日本首相這兩年更替比較頻繁,但是中日之間發(fā)展也比較平穩(wěn),所以大家關心,是不是中日之間(的關系)已經進入到一個比較平穩(wěn)的發(fā)展階段了。
楊部長:我希望目前的這種良好關系,能夠保持下去,我們兩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應該講有不少共同語言。那么現(xiàn)在國際上就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要應對金融危機。這個危機對美國、對歐洲是挑戰(zhàn),對我們亞洲、對中日兩國也是挑戰(zhàn),那么中日兩國都是亞洲的經濟大國,我們在保持亞洲經濟的發(fā)展,對國際上的金融機構進行必要的改革方面,應該更多地進行交流,更多地來商量對策。
記者:其實談到08年外交的時候,大家印象很深的是,外交也需要平臺,而在08年我們的平臺變得更大了,像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幾乎是空前的,從來沒有一屆、哪個城市辦的奧運會有這么多國外的領導人來出席;還有像亞歐峰會的時候,一下45個。那么這個對于外交來說,該是一種什么樣的考驗,您怎么看待這個更大更高的平臺?
楊部長:我認為現(xiàn)在的平臺,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廣闊了,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世界已經進入到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各國都更加重視多邊外交;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國家的實力、影響(和)作用已經明顯上升了。今年由于奧運會,由于亞歐峰會等等原因,我們共接待了18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跟其他領導人。
楊部長:這是前所未有的。
記者:對,到2009年,在建國60年當中是從來沒有過。
楊部長:從來沒有過?,F(xiàn)在我們都在學習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講的一個根本的方式方法就是要統(tǒng)籌兼顧。統(tǒng)籌兼顧也是推進外交的根本途徑,我覺得這方面應該講三個統(tǒng)籌:
第一個就是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需要清楚的看到,現(xiàn)在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中國的發(fā)展又對世界形勢的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外交必須要有一個全局觀念,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統(tǒng)籌。
第二個統(tǒng)籌就是要統(tǒng)籌好地理區(qū)域外交跟具體領域的外交。大家細想一下今年發(fā)生的情況,比如說要應對金融危機,這并不是某一個地區(qū)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要更加重視,比如說安全外交、經濟外交、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等諸方面。這是一個領域的問題就金融領域,將來當然可能還發(fā)展到其他的領域。所以要有一個全局的觀念,要把握住這些問題,看清走向,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走向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發(fā)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世界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于我們同有關國家的國家關系將發(fā)生什么樣的作用,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的。
另外一個統(tǒng)籌就是要統(tǒng)籌好雙邊跟多邊。我們一方面要繼續(xù)發(fā)展我們同大國、周邊國家和廣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系;另外一方面,我們要非常注重利用好聯(lián)合國等國際舞臺,這樣的話能起到一個互動的作用,相互促進的一個作用。所以今年我們在聯(lián)合國(和)一些重大的會議上都發(fā)揮了很積極的作用。
記者:從08年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又看到一個新的關系,就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由于中國地位的提高,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要求好像也高了,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中國的表揚聲音很多,背后希望你做更多的事情。
楊部長:中國的實力作用跟影響確實是比以前更大了,這是事實。那么我們在國際上,為促進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所作的貢獻,客觀來講,也比以前多了。今后隨著我們國力的發(fā)展,我們要進一步地為世界和平發(fā)展作出貢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也有利于進一步樹立我們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
另外一方面,中國畢竟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按照人均GDP來看,我們還排在100位之外,如果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們勉強去做,于己于人都沒有什么好處。這一方面我覺得我們外交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我們,了解中國的實情,了解中國的政策。我們也應該強調,就中國作為這么大的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有13億人口,只要中國能夠繼續(xù)保持自身經濟平穩(wěn)較快的增長,這不能不說是對亞洲跟世界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最大的貢獻。
記者:如果回頭看08年,談到中歐之間關系的時候,大家的心情突然就變得復雜了一點,覺得看到了兩個歐洲:一個歐洲是比如說在大地震的時候,對我們的幫助,包括在奧運會的時候,有很多的領導人包括百姓的支持;可是另一方面的確在貿易方面,包括在達賴問題上,包括火炬?zhèn)鬟f上,又讓很多的中國百姓感到很氣憤,您怎么看待如此矛盾在08年的時候呈現(xiàn)出來?中歐之間關系的走向如何?
楊部長:我認為中歐關系在2008年,一方面是取得了進展,另一方面也經歷了一些非常復雜的情況,應該講是有一些曲折的。
那么從好的方面來講的呢,雙方保持了高層的溝通,使雙方的經貿關系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是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你剛才又提到了在抗震救災當中,一些歐洲國家民眾、政府慷慨解囊,有些國家還派出了醫(yī)療隊,或者向我們提供醫(yī)院的設施。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確實有一些人對中國做了錯誤的事情。在處理中歐關系方面,是需要從長遠的、戰(zhàn)略的角度來認識對方的國情,以及對方為什么要采取某一種發(fā)展的道路,應該理解。因為中國跟歐洲很多國家發(fā)展的歷史背景、文化都不一樣,發(fā)展的水平也不一樣,而且我想大多數(shù)的歐洲公眾可以看到,中國找到了適合自己國情的發(fā)展道路,而且歐洲方面也從同中國的貿易中得到了很多的實惠。從長遠來看,我認為我對中歐關系還是充滿希望的,我認為雙方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共同的利益,這個關系會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記者:楊部長你看,一進入到09年從外交的角度,馬上就看到一個30年的概念,中美已經建交30年了,而這30年您是見證人,79年的時候,您跟著鄧小平去出訪,97年跟著江主席出訪,然后06年的時候跟著胡主席,那您現(xiàn)在怎么去看中美之間這30年?
楊部長:我當時隨同鄧小平同志訪美的時候,只是一個年輕的翻譯,也可以講是見習翻譯,當時擔任主要翻譯的是冀朝鑄同志。我覺得那一次訪問,應該講是在兩國建交以后立即進行的訪問,是開啟了中美關系一個新的時代。
1997年,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的訪問,這是在冷戰(zhàn)以后,中美關系處于一個轉折時期的訪問。這個訪問呢,就定下了中美關系的基調,那就是要走上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道路。
第三次是胡錦濤主席,他是2006年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我認為那次訪問是兩國面向未來,確定了在新世紀要發(fā)展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健康、穩(wěn)定的關系。這30年來,兩國關系的發(fā)展確實是很大,想當初兩國建交的時候,雙邊貿易額只有20億美元,現(xiàn)在已經達到3000億美元,增加了120倍;本來人員往來很少,現(xiàn)在每天據(jù)說就有5000人往返于太平洋兩岸。我認為中美關系取得這些成績,都是很值得珍惜的,但是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也是富有機遇的世紀,所以中美都是兩個大國,我們兩國關系搞好了,是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進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記者:如果說剛才這個概念,是一個30年的概念,可能接下來這個問題就跟“八年”和“六年”有關。咱們先說八年,布什總統(tǒng)這八年任期,2001年的時候,您當時剛剛當駐美大使,突然遇到了“中美撞機”這個事件,但是八年過了,我聽到了很多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評論,說布什的對外政策有很多,可能他們有各自的看法,但是在中美關系這方面,幾乎沒有批評布什的,您怎么看待從2001年遇到那么大的挑戰(zhàn),但是當八年后即將結束的時候,反而公認這是一個的中美關系很好的的時期?
楊部長:我認為中美關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雙方都有一個增進彼此了解(和)溝通的一個過程。布什剛上任的時候,當時的兩國關系當中確實有不少消極的因素。在2001年4月1日發(fā)生了撞機事件,當然我們要作出必要的反應,要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跟尊嚴。那么這件事情后來得到妥善的解決,我想通過這件事情,美方也進一步認識到,需要重視中美關系。所以我覺得,美方以后所采取的政策,也是比較務實的。兩國關系這些年來取得發(fā)展,我想一個是定位現(xiàn)在是清晰的,雙方是利益攸關方,同時也是建設性合作者。那么這些年來,雙方在關系發(fā)展當中,發(fā)現(xiàn)都互有所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認為應該講冷戰(zhàn)結束以后,總體來講,過去的七年多的時間,是中美關系平穩(wěn)發(fā)展最長的一個時期。
當然兩國關系當中,總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精心地去處理,比如說,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涉藏問題等等。我們認為雙方應該按照中美三個公報的原則,按照雙方所作出的承諾來處理好敏感的問題,應該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這樣的話關系還會繼續(xù)平穩(wěn)地、健康地發(fā)展。
記者:但是變化也即將到來,因為在1月20號的時候,奧巴馬正式成為總統(tǒng),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也看到,08年一年,胡錦濤主席跟布什總統(tǒng)四次會晤,這個頻率一點都不低,包括戰(zhàn)略對話,經濟對話,中美之間都在非常制度化地穩(wěn)定進行,隨著奧巴馬就任,會不會發(fā)生改變?還會向著更好的方向去走?您是什么樣的期待和判斷?
楊部長:不久前,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先生進行了電話交談,當時氣氛很好,雙方都表示要繼續(xù)推進中美關系。那么奧巴馬先生他對世界的情況、對亞洲的情況是了解的。他本人作為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聯(lián)邦參議員,對那個州同中國的合作,以至于美國同中國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也都是清楚的。我相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奧巴馬先生一定會從戰(zhàn)略的、長遠的角度來處理中美關系。因為我們雙方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在反恐、環(huán)保、對付跨國犯罪和處理熱點問題上,雙方之間都存在著重要的共同利益。所以我認為,現(xiàn)在重要的是這種中國同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關系要開好局,走好步。
記者:可能很多人熟悉您在美國工作了多年,但是可能好多人不知道的是,您從95年開始,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把加勒比海地區(qū)和拉丁美洲的國家跑遍了
楊部長:對。
記者:我想那您對那塊土地應該也是感情非常地深?
楊部長:是的,我從1995年擔任部長助理之后,就參與處理中國同拉美、加勒比地區(qū)的具體事務,曾經有八年的時間是主管這方面具體的事務,我?guī)缀踝弑榱怂欣篮图永毡鹊貐^(qū)同中國建交的國家,我覺得那個地區(qū)的人民熱情奔放,待人非常友好,而且拉美跟加勒比地區(qū)也是一個非常富有發(fā)展前景的地區(qū)。胡主席最近對拉美進行了訪問,他訪問了哥斯達黎加、古巴跟秘魯三國。三位國家元首對胡主席的熱情的接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古巴的勞爾·卡斯特羅主席專門陪同胡主席去看望在古巴留學的許多中國學生,并且當場帶領大家唱《東方紅》。
記者:他也參加唱。
楊部長:他也參加唱,而且他是領唱,還唱得很好。另外秘魯?shù)募游鱽喛偨y(tǒng),用中文發(fā)表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詞,贏得了滿場喝彩。那么除了政治關系發(fā)展好的一面,雙方的貿易關系有很大發(fā)展,比如說我記得在1995年、1996年這個時候,我們同拉美加勒比地區(qū)的貿易只有60多億美元,中國在他們國家的對外貿易伙伴的排名次序上,往往是八九名、十來名這么一個地位,去年中國跟該地區(qū)的貿易額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今年1到10月份已經超過了1200 億美元,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很多拉美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或者第二大貿易伙伴。
記者:過幾天,等于2009年一開年,您就要出訪非洲了。后來再仔細地一看資料,這可不僅僅是您作為外長在一開年就出訪非洲,十多年來,咱們的外長一開年如果出訪的話,都是去非洲,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想,為什么是這樣的一個選擇?
楊部長:首先我要講,我們國家領導人對發(fā)展中非友好合作關系非常重視,就外長來講,好的傳統(tǒng)是從錢其琛同志開始的,他每年第一次出訪必然是非洲,以后幾位外長也繼承了,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傳統(tǒng)。我們的非洲兄弟在各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包括我們抗震救災當中,承辦奧運會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如你所知,我們在2006年在北京同非洲各國的領導人一起舉行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會上,胡錦濤主席宣布了對非務實合作的八大措施,很多措施或者已經落實了,或者基本落實了,或者正在執(zhí)行當中,比如說免債、減少關稅、還有向他們提供各方面的專家?guī)椭C髂赀@一年,對落實胡主席所宣布的八項措施,是關鍵的一年,也是最后的一年,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記者:您常說一句話,外交應該是為人民做外交,是人民的外交,那么過去可能好多人會覺得,外交離我們每一個人挺遠,那是國家跟國家之間的事兒,但是這幾年,大家感覺慢慢會改變,比如說外交部公共開放日,您是怎么思考這樣的一個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日子,但是背后的一種思路的變化?
楊部長:我們認為外交首先就是要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發(fā)展利益,在這方面沒有半點的含糊;另外,我們認為現(xiàn)在的外交跟以往的外交是不一樣的,現(xiàn)在的外交應該更多地傾聽人民的呼聲。公眾開放日這個做法已經延續(xù)了好幾年了,我們力求每一次公眾開放日都搞得富有特色。
比如在奧運會前后,我們進行的公眾開放日就很強調如何來支持奧運。我的同事們提議說,你喜歡打乒乓球,是不是咱們請鄧亞萍作為前世界冠軍來跟你搭檔打雙打。我考慮了一下,覺得用打乒乓球這個實際行動來支持奧運確實是有它可取之處,所以我也同意,打了。
楊部長: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責任重大啊,我對面站著的兩位清華大學的小將。
記者:校隊的。
楊部長:校隊的那水平遠遠高于我,所以我如果拖累了鄧亞萍,砸了她世界冠軍的牌子,這可了不得,所以幸好經過努力,當然是通過鄧亞萍使出她渾身的解數(shù),我們并不容易地贏了那場比賽,
記者:這樣的公眾開放日,對于大家更好的去貼近外交,而且將來會反過來幫助外交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楊部長:起到重要的作用。就說打乒乓球前后吧,我跟公眾進行交談,就是三五人在一起,他們提出各方面的問題,不光是奧運啊,還有很多大的問題,中國同某某國家的關系等等。
記者:尖銳的問題。
楊部長:尖銳的問題。我盡我自己的能力去答復他們,我想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外交部的工作,使他們感到中國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這樣我們的外交就更有民意的基礎。
記者:剛才說外交跟每一個人越來越近,一個是像公眾開放日所體現(xiàn)出的,另一方面說句實話,隨著中國去國外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然后在外頭要求助咱各個大使館的特別多,外交部是不是對這方面的工作,現(xiàn)在是越來越在乎,當成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楊部長:對,我們外交部領導有分工,現(xiàn)在哪位領導要管我們的領事僑務工作,那就是要占去很大很大的一部分時間,晚上經常半夜起來處理應急的事務,現(xiàn)在中國人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單說人數(shù)吧,我們國內居民每年出境人數(shù)就達4200萬人次,那么我們在國外的企業(yè)已經達到12000個,勞務人員 84萬,因此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能發(fā)生你預期不到的事情。比如說前一段時間,乍得發(fā)生了內戰(zhàn),我們的大使館就在雙方交火的會集處,但是當時王英武(大使)跟使館的同事們想的是在乍得的我們的公民,我們的同胞,安排他們撤退。我們當時就講了,要到最后一個同胞撤走以后,我才撤。
記者:就是每一個(公民)出去的時候,到了國外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當他下意識腦海中會想到大使館,會想到領事館的時候,可能就是一種責任。
楊部長:對,這就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