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黃工程8日邁出了關鍵一步:中線穿黃工程盾構掘進“首演”成功,標志著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施工進入關鍵階段。
上午10時10分,在禮炮聲中,龐大的盾構機刀盤在黃河北岸河床底部近40米深處開始飛速旋轉,由北向南開掘沉積多年的膠結泥沙。伴隨著刀盤的強力掘進,直徑7米的隧洞豁然洞開。與此同時,隧洞壁面襯砌加固工序也跟進展開,預制混凝土管片一瓣一瓣拼裝成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緊扣地向前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局長張野稱,這標志著穿黃工程盾構掘進已經(jīng)成功,穿黃工程將從8日起正式開始打洞過河。預計到2010年,長江與黃河,將在這里實現(xiàn)創(chuàng)世紀立體交匯。
穿黃工程位于鄭州市以西約30公里處,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立交規(guī)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qū)供水。
據(jù)介紹,穿黃隧洞采用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泥水平衡式盾構法施工,技術含量高,施工工期長。施工使用的盾構機由德國制造,刀盤直徑9米,總重量達1100噸。這次首發(fā)掘進的是右引水洞,盾構機以每日10米的速度向前掘進,預計2008年9月穿過黃河,10月開始邙山斜洞掘進,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構施工任務。用盾構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在國內尚屬首例。(記者 董學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