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顧立林、宋振遠)被譽為“當代時傳祥”的鄭州環(huán)衛(wèi)女工朱和平的事跡感動了中原大地,也感動了在京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然而人們在感動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一些勞模健康狀況堪憂這一事實。為此代表們呼吁:學習勞模,也要關愛勞模。
朱和平病逝后,鄭州市總工會組織40位勞模到醫(yī)院體檢,結果發(fā)現(xiàn)竟有33位腦血管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河南省總工會的一次勞模醫(yī)療費用支出調(diào)查顯示,60%以上的全國勞?;加行摹⒎?、肝、胃等多種疾病。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教授和瑞芝說,勞模健康狀況堪憂,與長期工作負荷過重、生活節(jié)奏緊張、精神壓力大有直接關系。
全國勞模薛運州說:“像朱和平這種情況在勞模中較普遍。因為社會給了我們榮譽,我們就應多吃苦。我們這些先進典型,要是把身體、家庭、工作排序,身體永遠排在最末?!?/p>
“最大的壓力是心理壓力?!比珖舜蟠?、河南省武陟縣西滑封村黨總支書記王孝江說,“許多人因為有勞模的光環(huán),正當?shù)纳罟ぷ饕蟛桓姨幔0l(fā)放的獎金不愿拿,或者拿了也捐出來?!?/p>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總工會主席李志斌說:“知道朱和平的事跡后,我忍不住流淚了。她是勞動者的優(yōu)秀代表,是我們寶貴的社會財富。我們在發(fā)掘勞模精神的放大效應時,也應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p>
河南省勞模麥國良說,“奉獻精神應該發(fā)揚,但鼓勵帶病堅持工作的舊觀念不能再提倡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了身體,還能講奉獻嗎?”
“勞模要善待自己,社會要真心理解,組織應主動關懷?!崩钪颈蟠砗粲?,各界應努力為勞模“減壓”,正確、公正地看待他們,切勿苛求他們,“我們不愿看到更多的朱和平累倒在崗位上!”(完)
讓更多普通人成為受人尊敬的“明星”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宋振遠 顧立林)許振超、李素麗、洪戰(zhàn)輝、魏青剛、朱和平……近年來,許多來自市井街坊的普通人成了媒體報道的主角。在京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說,媒體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物,是時代的呼喚,群眾的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李志斌說,當洪戰(zhàn)輝的事跡占據(jù)媒體的顯著位置時,成千上萬的網(wǎng)民為之激動,人們用“可歌可泣”等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感動。社會上這“星”那“星”,但最閃亮、最持久的“星”往往是那些渾身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普通人。
“一名普通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之死為什么會引起震動?朱和平為什么會贏得社會的尊敬和愛戴?從4000多名自發(fā)送行干部群眾的淚水中,我們看到的是真善美的力量,看到的是普通勞動者的偉大!”全國人大代表竹學軍說,媒體對她的關注,等于將人性的真善美傳遞給了全社會。
“新聞記者只有按‘三貼近’要求,真正深入到群眾當中,帶著感情去觸摸普通人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寫出感染人的力作。”來自新聞界的全國人大代表姚菊泉說,“如果總是高高在上,說些空話套話,群眾不喜歡聽,媒體也沒有影響力?!?/p>
記者注意到,兩會期間,各媒體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改進會議報道,如何把版面和時段多留給群眾,讓會外群眾的呼聲與代表委員的議政連線,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來自首都新聞界一些代表委員說,普通人體現(xiàn)的精神往往被概括為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艱苦樸素、樂于助人等。但不管怎么評價,他們的可貴都在于行動:愛不是說教,愛需要付出;同樣,為人民服務也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媒體就應該把筆和鏡頭對準這些具有時代特征的普通人物,讓他們成為最受尊敬的“明星”,讓他們的精神發(fā)揚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