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在先進性教育活動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回頭看過程中,“三招棋”治住了“懶”干部。
第一招兒,面對面。邢臺市在回頭看中,發(fā)現(xiàn)少數干部有一種懶惰思想:即對群眾意見較多的問題,不能做到認真分析原因,也不愿重新修訂整改措施。對此,該市采取整改單位把群眾請上來,讓群眾提不滿意的問題,整改單位一一作答,直到群眾滿意為止。邢臺市橋西區(qū)在市區(qū)全部實行了低保,原以為整改效果不錯。農村群眾提出,農民也該實行低保。在面對面會上,民政部門重新修改了整改計劃,將所轄42個村的群眾納入了低保。
第二招兒,聽證會。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期間,該市發(fā)現(xiàn)有些單位怕賣力氣,故意拉長整改時間。為此,市里明確規(guī)定,整改時限不能自己說了算,必須通過聽證會來確定。巨鹿縣有40多個村群眾吃水難,水利部門開始提出靠財政3年解決群眾吃水問題。聽證會上,一些群眾對這種慢節(jié)奏提出不同意見,有關部門及時改正,解決吃水難的時限由3年改為2年。
第三招兒,審議會。針對一些單位往往強調客觀理由,不去主動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市里規(guī)定,凡是因受客觀條件限制需要向群眾“說明”的問題,必須召開審議會,說明理由。南宮市農民有種辣椒的習慣,農民向有關部門提出:能不能想辦法幫助把辣椒賣出去?回答是:咱沒那個職能。審議會上這一“說明”被否決,農業(yè)部門開始忙著給辣椒找起了“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