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預期給出了具體目標,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000萬人以上,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fā)展同步。 ????從這個報告中可以看出,圍繞今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四大指標”(GDP增速、物價水平、新增就業(yè)數和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是明確的。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物價水平等給出了更清晰的預期。這是政府宏觀調控越發(fā)走向科學化與精確化的表現。 ????市場經濟,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但市場會出現失靈的狀況。當市場失靈時,政府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和糾偏,這個干預和糾偏過程,被稱為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科學。所謂藝術,指的是調控的靈活性,強調的是相機決策;所謂科學,是對經濟規(guī)律的把握和尊重,求的是精確性。宏觀調控不能拍腦袋,必須尊重經濟規(guī)律。任何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政策目標與措施,最后都可能走向失敗。 ????觀察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進程,各國的宏觀調控大致呈現出如下的發(fā)展軌跡:從被動的盲目干預到主動的積極干預,再到科學的精確干預。宏觀調控走向科學的精確干預,是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來的。針對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歷程,也不例外。 ????從中國經濟的走勢來講,確實已經進入了一個中速增長期。未來經濟存在兩大特征:一是經濟增速下滑的壓力一直存在,二是解決過程表現為轉型與調整。中國經濟要解決結構失調、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以及體制障礙等深層次的問題,就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調結構與轉變發(fā)展方式來謀求突圍。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顯然需要穩(wěn)中求進。所謂穩(wěn),就是需要一個適當的增長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學理上,適當的增長速度是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均衡時的增長速度。宏觀調控必須保持國民經濟以適度增長率穩(wěn)定均衡地實現增長。這無疑給決策層的調控提出了挑戰(zhàn)。 ????去年以來,圍繞中國經濟的“區(qū)間論”一直是輿論關注焦點。這個“區(qū)間論”的下線,即經濟增速不能掉到7.5以下,通脹水平則不能高于3.5。GDP在7.5左右,被視為一個適度的增長速度,也出于對就業(yè)水平的考慮。這些數據的得出,是認真比較、反復權衡的結果。把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兼顧了需要與可能。這樣的宏觀調控,顯然是從“粗調”走向了“微調”,追求的正是調控的科學化與精確化。 ????進一步看,“四大指標”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加強對增長、就業(yè)、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tǒng)籌平衡,而不是追求某個單一指標的實現,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換言之,調控的精確化也是從全局出發(fā)來考慮的。(汪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