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正在攻讀動力及燃料專業(yè)博士學位的王希季,在當天的報紙上看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喜不自禁的他,作出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中止學業(yè),回國報效!
幾經(jīng)艱苦輾轉(zhuǎn),29歲的王希季在第二年年初回到祖國懷抱。
幾乎同一時間、同一決定,被視為“抵得上兩個美軍師”的美國最年輕終身教授錢學森,也開始了回歸之旅,盡管他和夫人為此被美國政府扣留5年之久,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國。到1956年,僑居海外的5000多位科學家、留學生中,已有近3000人沖破重重阻力,回國參加建設(shè)。
夜已很深,中南海菊香書屋,燈光依然——
毫無睡意的毛澤東對著衛(wèi)士連說兩遍:“勝利來之不易!”
6個多月前,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時,毛澤東曾意味深長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現(xiàn)在,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正式走進了“考場”,全世界都在關(guān)注他們將給出怎樣的答案。
東方曙色初顯,屋內(nèi)寂靜無聲。在繁忙的工作和深遠的思考中,毛澤東迎來新中國開國后的第一個黎明……
(執(zhí)筆:孫承斌、譚浩、白瑞雪,參與采訪:賈楠、侯大偉、季明、鄭黎、張琴、黎昌政、黃枚、胡錦武、張云龍、王建華、趙志鵬、陳鍵興、楊蕾、何自力、張軍、劉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