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6月20日電(記者王橙澄)“如果地球上也能形成這樣的水球和水膜,就可以用來制作放大鏡了!”
20日,在距離地面300公里的“天宮”課堂里,當航天員王亞平將水膜變成了一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時,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初一(18)班學生馮天健興奮地說。
盡管初一年級還未開設物理課程,但通過課外讀物,馮天健早已對物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堂“太空授課”,是他期待已久的知識盛宴。
20日10時許,1700多名和馮天健一樣的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學生端坐在教室多媒體屏幕前,急切等待著航天員們給他們帶來一堂奇妙的“太空課”。
10時許,航天員的身影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他們身著藍色宇航服,笑容親切地向地面課堂中的孩子們揮手致意?!巴瑢W們,你們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薄懊琅崩蠋熗鮼喥降某霈F(xiàn),更讓孩子們聚精會神。
在失重狀態(tài)下“站”定后,3位航天員老師給孩子們露了幾手“神功”——“懸空打坐”和“大力神功”。“他們好像武俠小說里面的大俠。”“都變成‘武林高手’了?!背跻唬ǎ保福┌嗟暮⒆觽兘蛔≠潎@。
演示完質(zhì)量測量,王亞平老師又取出一個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她用手指沿切線方向輕推小球,小球竟繞著T形支架的軸心做起了圓周運動?!昂蒙衿娴默F(xiàn)象?!倍庞硗瑢W和同桌小聲交流著。
接下來的陀螺和水膜演示也引來同學們陣陣感嘆聲、掌聲和歡呼聲,而最讓孩子們興奮和喜愛的是“魔法水球”表演。
“在太空的失重狀態(tài)下,液體表面的張力能形成這么完美的水球,太有趣了。我們平時只有在吹肥皂泡的時候,才能看到相似的情景。”馮天健和同學們分享著自己在課外學到的物理知識。
初二(5)班的學生查致遠說,這堂“太空課”是他接觸物理以來,上過的最奇妙的一堂課。但在他看來,這堂課還有更多的啟發(fā):“人類在科學世界里的探索,還僅僅是些皮毛,還有很廣闊的空間,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p>
在貴陽實驗二中校長余紅眼中,這堂“太空課”盡管只有短短幾十分鐘,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們對太空的好奇和遐想,卻展現(xiàn)了天地間的神奇,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了“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種子,這些種子必將生根發(fā)芽,引領(lǐng)他們不斷追尋無限的“科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