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20日電(記者馮國棟 李思遠)自3月2日長江三峽北線船閘例行停航檢修以來,三峽河段通過能力嚴重不足,大批前往上海或重慶方向的船舶在此受阻。截至20日,三峽河段上、下游錨地共有678艘船舶待閘,另有大量船舶滯留在重慶巫山以上無法出港。
記者了解到,本次三峽北線船閘停航檢修,是自其2003年通航近10年來首次長時間大規(guī)模停航。三峽船閘是世界上運行級數(shù)最多的船閘,采用了南北雙線設計。平時,船閘采取“南下北上”雙線運行。3月2日北線船閘停航檢修后,南線船閘運行壓力加重,三峽河段日通過運力從正常狀態(tài)下的每天約140艘,驟降至目前的約65艘,運能下降約50%。
為減輕三峽河段積壓狀況,長江航務管理局于3月18日12時起,啟動了今年首次長江全線應急聯(lián)動機制。除特殊任務船、客船、載貨汽車滾裝船、整船鮮活易腐貨物船、重點集運物資運輸船外,對需要通過三峽船閘的下行船舶采取沿途分段簽證措施,船舶不得通過巫山港。
面對日益嚴峻的積壓狀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正加快船閘維修進度,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提高運行效率,采取措施,安撫船員焦躁情緒,確保轄區(qū)內治安穩(wěn)定有序。鑒于目前船舶密集停泊,風霧頻發(fā),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提醒長江沿線地方政府以及航運企業(yè),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合理避開船舶擁堵高峰期,避免因滯航帶來的損失。
三峽北線船閘計劃于3月22日早8點恢復通航,屆時三峽河段船舶積壓狀況將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