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余曉潔、史競男、黃小希)“霧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但我認為這個困局有解!根本的解決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p>
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代表委員們陸續(xù)抵京。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被多次問及同一個問題——如何沖出“霾伏”?
“我第一次遭遇霾是1985年在德國一家煉鋼廠實習的時候。一遇到霧霾天,就不能騎自行車出門了。當地政府立即叫停私人轎車,關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yè),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比f鋼說,霾在很多國家工業(yè)化過程中都曾有過。
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如今在中國婦孺皆知。
“除了煤電廠,與人們切身相關的汽車尾氣排放、抽油煙機器、取暖器,都可能產生PM2.5造成空氣污染。環(huán)境治理問題上,政府、企業(yè)、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比f鋼說。
他表示,科研工作者在戰(zhàn)勝霧霾方面應有所為??吹届F霾里人們戴著有活性炭的口罩,我們應該思考給抽油煙機‘戴上口罩’;汽車尾氣污染大,我們應該研發(fā)出更物美價廉的電動汽車,并推動電動車更多地被市場、被千家萬戶接受。
“應該更積極地開發(fā)清潔生產技術、加快推進‘藍天工程’和污水處理關鍵設備開發(fā)。只有生產生活方式都‘綠色’了,我們才能重新獲得碧水藍天?!比f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