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用山歌打造“防火墻”
新華社南寧11月30日電(記者夏軍)“舉國上下搞防艾,攻堅工程已出臺,國家政府最重視,實施四免一關懷?!痹趶V西壯族自治區(qū)巴馬瑤族自治縣,防治艾滋病知識被編成一首首山歌在村民間口耳相傳,山歌正成為山區(qū)農(nóng)村艾滋病疫情擴散的“防火墻”。
近日,記者在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xiāng)拉高村善屯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擠在幾棵高大榕樹下,正進行山歌對唱:“艾滋病毒傳染快,吸毒嫖娼容易挨;大人挨了還不算,傳給下代更悲哀?!贝迕顸S章輝告訴記者,這些用通俗山歌進行的防艾宣傳,更能引起村民興趣。
甲篆鄉(xiāng)拉高村善屯共有960多人,外出務工人員近400人。這是巴馬瑤族自治縣農(nóng)村的一個縮影,在巴馬,不少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流動性大,給當?shù)匕滩∫咔榉揽貛硖魬?zhàn)。
為更好進行艾滋病防控,巴馬衛(wèi)生部門聘請了當?shù)刂礁柰酰霉鹆?、壯語等將防艾知識編成山歌,制成光碟,向每家每戶發(fā)放,讓愛好山歌的人們,通過電視觀看學習。這些山歌還被編成一本小冊子,在各個村屯里免費發(fā)放。由于當?shù)赜谐礁鑲鹘y(tǒng),“防艾山歌”受到了當?shù)卮迕衿毡闅g迎。
57歲的羅明學說,他不識字,以前發(fā)放的防艾傳單順手便丟在路邊,也根本不知艾滋病是什么病,如今通過“防艾山歌”,他已對艾滋病傳染途徑、預防措施等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巴馬瑤族自治縣疾控中心主任梁家習說,巴馬“防艾山歌”主要針對村民文化水平較低的特點,生動形象地開展防艾宣傳,使村民聽得懂、學得進。由于村民居住分散、農(nóng)活多,當?shù)赝ㄟ^開設“空中課堂”方法,讓村民在田間地頭都能聽到宣傳內(nèi)容。這一系列舉措起到良好效果,巴馬城鄉(xiāng)居民防艾知識知曉率達95%以上,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