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進港人上岸 村村配“鑼長”
——福建莆田沿海防抗臺風“蘇拉”見聞
新華社福建莆田8月2日電(記者 鄭良)8月2日19時30分,莆田市平海鎮(zhèn)東至村“鑼長”陳國賢打著傘在東至碼頭一帶巡查,從1日上午開始,他已經整整30多個小時沒合眼了。
作為村里的“鑼長”,陳國賢要第一時間掌握臺風對當地的影響,如果發(fā)生洪澇、地質災害,“鑼長”要敲鑼,挨家挨戶通知村民撤離避險。陳國賢說:“臺風‘蘇拉’很快就要登陸了,我的責任很重,今晚肯定也是不眠之夜?!?/p>
在全市5000多個自然村都配備“鑼長”,發(fā)生險情、災害時敲鑼第一時間通知當地群眾撤離是莆田市近年來防抗臺風等自然災害推出的“土辦法”,這種方法在實踐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莆田市防汛辦主任陳東風介紹說:“目前,全市5000多名‘鑼長’已經全部上崗到位,加強巡查,他們在防抗臺風最前線起到了第一道屏障的作用?!?/p>
8月2日18時,風雨交加,記者在莆田平海鎮(zhèn)平海碼頭看到,400多艘大小船只已經全部進港避風,一些小船還被拖到了岸上,海面漁排上的作業(yè)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東海村書記蔡國華對記者說:“1日開始,‘蘇拉’的威力就逐漸顯現出來,海邊風力一直在7級左右,2日開始下雨,很快臺風就要登陸,這是防抗臺風最關鍵的時刻?!?/p>
記者看到,當地海事、水利、邊防等部門負責人都駐守在平海碼頭,平海邊防派出所所長李建勇說:“現在是24小時值班巡查,防止?jié)O船作業(yè)人員上船,實時監(jiān)控臺風影響,做好搶險救災準備?!?/p>
漁民黃國民對記者說:“本來是8月1日開漁,現在臺風來了,我們都把船開進港口避風,等臺風警報解除后再出海?!?/p>
在莆田市區(qū),2日下午開始,風雨越來越大,風吹得路牌、廣告牌呼呼作響,晚上8時許,街上已經很少見到行人了。
記者從莆田市防汛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全部6395艘漁船已回港避風,船上和漁排上23231名作業(yè)人員已全部上岸,沿海旅游景點已全部關閉,臨海、臨岸、臨港各類在建工程全部停工,對于可能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地方政府安排專人做好群眾轉移工作。
臺風“蘇拉”將于2日下半夜到3日上午在福建福清到浙江瑞安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強度預計在11至12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