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24日電(記者 張欽、鄭一晗)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國土資源廳了解到,2010年寧夏中南部地區(qū)組織新一輪的找水打井工程以來,規(guī)劃打井118眼,目前已經完成78眼,可解決當地20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
自治區(qū)國土資源廳2010年啟動新一輪地下水勘察和打井工程,計劃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西吉縣、彭陽縣、隆德縣等地打井118眼。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78眼機井竣工投入使用。機井最深的達到450米,最淺的也有50米。
寧夏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勘察院副院長董紅俊說,與以往的“百井扶貧”等工程相比,國土資源部和自治區(qū)啟動的這次打井工程,科技含量更高,更加注重前期系統(tǒng)的水文地質研究,可保證98%以上的機井長期出水、持續(xù)利用。
記者在西吉縣硝河中心小學看到,校園內新打的機井已經投入使用。為確保飲水安全,國土資源部門還投資100多萬元安裝了水質凈化設施,相當于一個小微型自來水廠。
硝河中心小學校長蘇林貴說,當地十分缺水,800多名師生吃水特別困難。學校也曾自力打井,但由于井比較淺,周邊用水一旦增加,學校就沒水喝了。有了這口機井,800多名師生吃水不再困難,免費午餐用水水質得到保證。
寧夏中南部地區(qū)氣候惡劣,十年九旱,人畜飲水困難。據統(tǒng)計,自治區(qū)“十二五”期間還需解決139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的問題。